层次更高的班次。
拔高的算题也能算出来者,会成为书院未来主要培养对象。
除了过来碰运气,字不会写几个,根本答不出来者,一百余人均兴高采烈领了书入了学。
而扫盲等班也在他们入学后红红火火开展了,书院一下就有了两三千生源。
京口书院的成功,很快就传到了各地书院的耳中,饶是博晋书院也不可避免产生了小情绪,大家同是书院,凭甚你招生招的红红火火,我们这里一根草都没有!?
作者有话说:
我最近是不是犯太岁,水逆【哭】。昨天吃了辣鸭脖,可能是太辣了,直接过敏了,身上起了小红疹子,我就以为是我下午被风吹着了,没当回事,早上一看长到手上了,巨痒。我爸说我过敏了,问我晚上怎么不说,晚上吃药白天都好了,白痒一晚上。我:…… ???啥也别说了,乖乖吃药吧。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博弈开始了
京口书院的成功给了其余几院灵感, 以博晋书院为首,自然是不甘落后于他们的,在仔细打听过京口书院是如何招上来生后, 他们便也开展起了如火如荼的招生活动。
有送厕纸的、有送豆子的、也有那财大气粗送布帛的, 一时间上书院报名入读竟成了人们争相去干的事。
既然报了名领了东西,让去入读那便好好读上一读,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可能一辈子就这一次机会可以进书院读书了。
虽然他们读的是扫盲班,学得是如何插秧种地,但都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事情, 怀揣着对知识的敬畏,他们在感受过一堂课,确认是真的在教导他们之后, 学得十分来劲。
除了针对读书的学子正经开设的成体系的课程,不同的书院对百姓们开的课程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比如那以做造纸生意为生的州县,就教导大家如何种植才能产出更多的作物加快形成秸秆。
地型并不适合种植麦子,百姓们饥一顿饱一顿的州府, 教导大家如何种植脂麻。
那天然靠湖靠海的, 教大家如何看水流捕鱼。
自己家里能养的牲畜, 诸如鸡、豚, 也都分别开设的养殖课程。
为了照顾百姓们白日们劳作,所有的课程都开放在太阳西斜时, 百姓们呼朋引伴来听讲, 说一句背一句, 很快有人发现, 知识点太多了, 今天背了明天忘, 这可把他们急坏了。
无奈之下原想着学识字这么重大的事情自己怎么也学不会的人,也硬着头皮一同报了扫盲班。
扫盲班教授的简单,基本上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