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院子里的东西几乎都登记造册。不见的东西有七八件之多,虽然看着都不起眼,并非珍稀之物,但也不会完全不介意。”常雨珠早就发现此事,但她没有直接揭露,就是为了这一遭。
侯爷总想着大家一处,可家中出仕的少,吃饭的人多,个个都要锦衣玉食,哪里够呢?
大房孙辈有八个,二房也差不多,三房虽然只有一个,但花费的也不少,再有四房如今也是两个,再有她们这一辈还有小弟弟小妹妹们,这些人将来也要成婚,又是一笔不小的耗费,这些银钱,全部都要她来出。
都要热闹,都要体面,可府里哪里有那么多银钱呢。
常雨珠的问题,徐氏哪里不清楚,因此见蜜娘悄悄送过来的,微微叹了口气:“你二嫂常年要吃人参,家里不像往年,你三哥又要疏通门路,这哪一桩都是要钱的,但没想到她们竟然作了盗贼,你没有闹出来也是替她们遮掩,何尝又不是替这府上遮掩?”
蜜娘点头:“大嫂是续弦,这么多年也没个孩子,她尚且有寡母和弟弟妹妹在,怕是手头不宽,二嫂也是命苦,我自不会怪她们。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这也是应该的,三嫂那边在问我敏哥儿要和我们羡哥儿一道学,再有大房的两个侄子,虽说在申家读书,但到底是自家人,若是求到四爷这里,四爷也推脱不了。”
这话倒很是了,但徐氏十分不爽,她和丁姨娘没有恩只有怨,没有赶尽杀绝,已经是她格外仁慈了。
儿子厚道,可她们却都不客气。
徐氏不禁道:“也不必应承她们。”
“话虽如此,同在一个屋檐下,日日见面,若太绝情了,旁人又如何看呢?哦,对了,四爷准备在翰林院附近赁个屋子,这样见同僚,招待同乡倒是好。”
“咱们府上不能吗?”
只见蜜娘笑道:“有些读书人就是有那个脾气,不愿意入朱门,便是四爷见同年,也只穿燕服,生怕别人说他自视甚高。”
徐氏也知晓儿子现在大了,也有自己的班子,但是家中人多口杂,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要在外另外招呼客人。
分家的话,当然不能由蜜娘说出来,父母在不分家,这样于名声也有碍。
那么最紧要的是要让徐氏自己知道,不分家的坏处。
此事之后,家中平静,阮嘉定和定二奶奶都要去岭南,蜜娘去送了一程,说来,她本以为这次回来能时常见到爹娘,不曾想居然她这一回来,爹娘要走。
但人生之事就是如此,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两个弟弟由蜜娘引荐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