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好奇心不是很重,他谢绝了做这个小白鼠,然后郑巡小声告诉了他问题的答案。
“哈哈哈哈哈!”
这个小小的糗事拉近了几人的距离,气氛变得更加融洽一些。
通常而言,社交习惯的第一步是序年齿。
几人自己介绍了一圈,发现除了段毓民和林一是94年,李建国是93年,另外三个都是92年的。
年纪最小的段毓民果然少不更事,他很诧异:“我们这一届不应该是93和94年的吗?”
倒霉孩子有点不太会说话。
郑巡和王文峰已经提前一天认识过了,他看了眼卢子龙,料想应该是差不多的情况。
作为这里最年长的,郑巡也没有遮遮掩掩,很大方地说:
“我们都复读过一年。”
段毓民发现自己提的问题有些莽撞,于是也沉默下来。
林一帮着补充了一句:“中原、太行、直隶都是高考大省,复读非常普遍,特别是要上重点大学。”
比高三还恐怖的是什么?
当然是高四。
林一对他们的毅力表示钦佩。
内卷,这种现象早在这个词汇流行之前就广泛存在了,那时候甚至没人觉得是个问题。
王文峰接口:“谁说不是呢,我们那里复读生比应届生人数都多啊。”
郑巡敏锐地发现,来自冀州中学的卢子龙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于是灵活地切换了话题的方向。
“哎我发现,林一你是我们寝室唯一的南方人。”
还真是,这一屋子都是北方人,个子都高高大大的,其中段毓民虽然不矮,但不到一米八已经是这个寝室的海拔下限。
“哈哈,可能是其他的南方人都不想千里迢迢来京城挨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