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两三个月,大学生们回校之后还能记得你们吗?”
“你们当初选择了这种模式可能是看中一时的成本和效率优势,这样才能拿着饿了吗三分之一的钱跟他缠斗这么久,一度让他非常难受。”
“但现在到了承担代价的时候了。”
王惠文侃侃而谈,显得对随便知根知底。
虽然他说的都是对的,但林一并未示弱:“王总认为我们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吗?饿了吗也是主打校园市场的,放假对他来说一样难受。”
“再说了,我们完全有机会拿了投资人的钱,然后在暑假之前把模式调整过来。”
王惠文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你知道人人网吗?”
林一当然知道,他上高中的时候这个网站还非常流行,虽然他自己不用但是很多同学都在用。
那也是它最风光的时候,号称国内版facebook,2011年登陆纳斯达克之后市值曾经一度达到过94亿美元。
但现在已经是2013年的6月,这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跌到不足最高点的十分之一了。
林一知道,这家承载了很多90后青春记忆的网站还会在下坡路上狂飙到底,直到几年后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出售。
“这个网站一开始叫校内。”
“它在美国上市后没多久,发展就遇到了瓶颈,一个关键性的原因就是改名之后试图从校园走向社会,这个转型很不成功。”
“原本它还叫校内的时候是一个熟人社交平台,都是实名认证,所以信任和真实是它的基础。”
“当时他们发现了用户一旦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没办法在这个平台上获取足够的信息,很快会自然地离开,所以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转型。”
“但是一旦放开注册之后,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信息涌了进来,在网站管理不善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像一开始计划的那样吸引新用户顺势转变成全民网站,反而原有的用户也在流失。”
“就是在从校内走向校外这个过程中它失败了,所以最后它没能成为第二个facebook。”
“我说这个故事是想告诉你,你觉得只要有钱了之后,打开校门好像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这里面其实有巨大的转型风险。”
王惠文讲这番话当然不是闲着无聊给林一上课,他是有意图的。
就是提醒林一,连这样曾经风光无限的巨鳄都拐不过这个弯儿,他的随便很有可能会失败。
林一也知道王惠文为什么这么关注和了解人人。
因为眼前这位互联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