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工厂,并且还对本土的一些小商铺和小作坊进行扶植。他们有这个能力,这一次来到杨小林这里经商的虽然只有八个人,但是这八个人带来的不是资本和工厂,而是市场!他们可以为自己这一片的小作坊拉来大量的订单,做买卖做需要的就是市场。
在科技方面,计划就含糊了许多,这个杨小林可以理解,科技这个东西不是买卖商品,说有就能有的。不过这些人依然承诺,在四年之内,科技主要服务于那些工厂,为那些工厂提供产品和机器的研制。四年之后将转而对军工业进行投入。
这个计划很实际,他们如果说现在帮杨晓制造出比洋人更厉害的大炮杨小林也不相信,只有工业上去了,才能谈的上军工。
还有最关键的就是在政治的方面,这地盘如何打理,需要一个更精细的方案出来。
邹容和陈天华显然在这个方案上面倾注了他们理想和心血,他们效仿着西方的民主,在六月初邀请各地的乡绅到轱辘山来开一个会议,组成一个由他们带头,各地乡绅参与的所谓乡民大会,在六月中旬拟定出一个章程,供杨小林地盘之内所有的屯子遵守。
杨小林也不知道他们这么搞行不行,自己现在有没有实行那种民主的条件他也拿不准。但是他有经验,这些人有理论,大家看着都可以,那就实践一下吧。
在政治和军事的协调方面,邹容和陈天华两个人充分考虑了杨小林现在的情况,和所有国家规定的军人不得干政的情形相反,他们却说任何地方上的事物,不得阻碍军队的发展,任何人,不得干涉杨把总的军事指挥权。
这让杨小林非常满意,于是,杨把总第一个四年计划就这样出台了。在日后实施过程中他们都发现,这个计划显得有些稚嫩,面对一些突发情况的时候应对起来显得非常吃力,甚至在后期他们对计划全盘做了调整。
可是第一脚蹒跚的脚步的迈出本身就是一种胜利,他意味着轱辘上从此之后踏上一条和张作霖,汤玉麟,乃至载涛的发展都全然不同的道路。(求支持,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