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天才父母也可能生出相对不成才的子女。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平凡的父母,一定生不出天才的子嗣。
在那方儒林大千世界历史上,类似情况持续了数千近万年。
故而方有世家公卿林立,越是后来者越难以撼动的格局。
“小师姐这趟遇见了袁州霍家和醴陵岳家的族老。”
雷俊言道:“前者是神来之笔的根骨感天怀地,后者是点睛之笔的根骨感同身受。”
儒家称上上之上的根骨资质为生妙笔,约等同于道家灵体。
生妙笔之上有点睛之笔,约等同于道家圣体根骨。
再向上称神来之笔,约等同于道家仙体根骨。
感天怀地便是神来之笔当中一种。
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后汉王周朴便是如此根骨,只是因为当初五代十国人间的环境与历史,令周朴走上学武的道路。
在他本人努力和一番际遇造就下,倒也不算明珠暗投,世人如今提起,反成就一段佳话。
问题在于,周朴祖上,并没有出过如此根骨的先人。
准确说,连生妙笔和点睛之笔这样的儒家上乘根骨天资,也不曾出过。
周朴如果有后人,绝大概率也难有人继承他的感天怀地。
可儒林大千世界那边,袁州霍氏一族并非如此。
虽然张晚彤提到的例子不是霍氏一族而是另外一家,但二者情况类似。
在数千上万年历史上,他们这一族出过的神来之笔根骨,岂止两只手的手指都数不过来?
“和他霍家在袁州的文脉息息相关。”雷俊言道:“也跟现存的感天怀地之人数目有关。”
那边很多情形尚不明朗,雷俊等人当前只能靠猜测。
但目前看来,霍家血脉、霍家文脉以及霍家宗谱,都是必要条件。
宗谱同法仪祭礼息息相关,祭告列祖列宗,非只写个名字那般简单。
醴陵岳家情况也一样,某种角度来说,稳定出产点睛之笔层次的感同身受根骨。
类似他们这样的家族数量,比袁州霍家更多,可以算是儒林大千世界的次一等名门。
再向下,则是稳定出品生妙笔层次根骨的地方豪族。
不过,总体上来说,同一时代相同体质虽然近乎量产,但总数有限。
“应该和文脉沟通天地灵气有关。”雷俊摇头:“若非如此,即便生育可能有损修士根基,怕是也会有生育狂潮。”
王归元:“看来其文脉崇尚精纯尤胜血脉,若非如此,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