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位的呈现出来的图案肯定是有震撼效果的。
当然萧章对瓷板画的绘画并不是非常熟悉,只不过在练手在前进,每次绘画的都是有特色的图案,比之市场上常见的不同而已。
“南山兄弟,对瓷板画有所研究?”萧章问道。
“也不算研究太多,但是我们景德镇还是有不少瓷板画的,我知道这古代制作陶瓷以手捏成型、模印成型和淘车成型为主,为此琢器和圆器较多。”
顿了顿陈南山继续说道:“秦汉时期出现的红掏围屋、猪圈、掏仓等是中国陶瓷史上最早具有板面黏结形式的琢器,而在唐宋时期瓷枕的制作体现了陶瓷生产中板面黏结制作工艺的完善和进步。”
“从陶瓷生产工艺来看,以板面黏结制作而成的陶瓷成型难度高,烧造也易变形,纯正瓷板的制作是在琢器生产工艺上逐渐形成的,它经过了一个演化和发展的过程,并与瓷砖、墓志、镶器的制作密切相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陈南山笑着说。
萧章点了点头。
这陈南山也是自己谦虚,这对瓷板画的研究也算是非常透彻了。
“萧章兄弟,你也知道,我们景德镇所生产的出了瓷器之外还有陶瓷业的现实用品,比如这马桶浴缸等等……当然也包括瓷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瓷板画和瓷砖是有共同之处的!”陈南山笑着说。
顿了顿萧章说道:“这瓷砖是从陶质类砖瓦器演变过来的,它既有平整的形状,也有一定的厚度,其平面属性为板面类瓷器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陈南山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最早出现的瓷砖面积较小,厚度较大,从掌握的资料来看,景德镇在明代宣德年间已烧造出用于建筑的生产工艺较为完善的瓷砖。”
“这个我知道的,我在京城的首都博物馆见过一件藏宣德朝《青花古钱锦纹方砖》,其形状呈正方形,边长差不多在为14.3厘米左右,该瓷砖瓷质紧密,板面不大,但板面平整,可以看出生产绘制工艺较为成熟,绘四方连续古钱锦纹,纹饰结构严谨,华锦富丽,青花色泽艳丽,深浅不一,色重处有黑色的结晶斑点,有进口青料的突出特点,釉面也有棕眼,呈橘皮状,此为宜德朝青花瓷之特征,这是所见到的完整的有图案的瓷器的生产奠定了工艺基础。”萧章点了点头说道。
“瓷砖的展现是至清代康熙年间,我们景德镇又出现了空心状的瓷砖,砖面长宽各约20厘米,厚约5厘米,中间由瓷条撑住,形如扁方盒,正反两面加彩,此种空心瓷砖以五彩纹饰多,也有青花、斗彩,瓷砖用于镶嵌在木制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