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 曲氏一早收到苏家派人送来的书札,连忙展开,说是已在孔府安顿妥当, 待到孔翰林身子大安后便来徐府拜会,烦请曲氏稍待几日。
来送信的仆妇一口南省口音, 虽说着官话,却也令徐府的门子、小厮们颇为费解,送信时还和曲氏房里的大丫鬟柳莺抱怨,说苏家派来的人说的是“鸟语”。
话传到曲氏耳中,曲氏笑骂道:“这些养刁了的奴才, 哪有这些牢骚话?再往上追两代,徐家的祖宗也都是金陵人,这才几年就忘本了!”
柳莺一边帮曲氏准备稍后问安要用的钗头首饰,一边应声道:“可不是,说起来, 夫人也是金陵人,可听得懂金陵话吗?”
曲氏道:“我爹早就来京城做官,我还能听得懂,说就有些为难了,可老太太却是正正经经金陵出身的大家小姐, 那时候金陵才是京城,燕京不过是边鄙之地罢了。对了,苏家的仆妇走了没,人材模样如何?”
柳莺道:“留在外院吃茶呢, 倒是个干净利落响快的,想必在苏家也是个台面上的人。”
曲氏喜道:“那就请进来吧,老太太年岁大了,前些日子还念叨着想见见家乡人,让那仆妇陪老太太说说话,合了老太太的心意,等苏家夫人来了排场就能大些,我也有面子。”
柳莺帮曲氏打扮好,特意穿了开春时徐太夫人赏下来的鹅黄纱料裁成的衫子,到了荣寿堂,徐太夫人正和最早到的三夫人何氏聊天,还赐了她一些茶果,曲氏也不嫉妒,何氏毕竟是孀妇,房里清寂无事,常来婆婆面前请安说话也是情有可原的。
徐太夫人见曲氏这身打扮,先笑了:“这是上次我找人置办的那批料子吧。”
曲氏顺势做到徐太夫人身边,笑道:“正是,除了老太太,还有谁有这样的眼光?”
徐太夫人摇头笑道:“不是我的眼光好,是时下的那些颜色,要不就是月白,要不就是柳青,太冷僻,哪是你们年轻媳妇该穿的?这些料子都是依着我年轻时,金陵城里时兴的样子挑选的,红是红,蓝是蓝,讲究的就是颜色正气,总比现在这些昏昏惨惨的料子强。”
曲氏知道她又提起金陵城,给柳莺使了个眼色,柳莺会意,出去催人快些把苏家的仆妇请来。
曲氏和徐太夫人道:“说起金陵,我娘家和金陵的信国公府沾亲,娘可记得金陵信国公府?”
徐太夫人笑道:“自然记得,那也是金陵城里的名声极盛的人家,姓苏是吧?子子孙孙都是读书的,出了不少良臣贤相,就是后来迁都,他们被太宗皇帝安排留守旧都,因此来北京做官的后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