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此案?
如此反复, 更失民心。
届时百姓的不满愈多,自己就能让这把火烧得愈旺!
赵大河本以为程岩是个精的, 不想对方竟蠢到给他送人头, 简直喜滋滋。
但他并不知道, 程岩心中早有成算,因为前生就发生过类似的事。
历朝历代,变革一开始总是充满了理想化,可在政策的推行过程中, 却往往会发生一定偏差,导致结果也偏离预想, 甚至与初衷背道而驰。
前生的“凭证收粮”就是如此,制定政策的人是为了国家与百姓,可在实践中却伤害了百姓的利益,以至于闹出了民乱。
当时保守派便借此疯狂攻击新政,若非改革派势大又有决心,怕是要赔上好几人的前程来平息此事。
在这件事上,程岩和关庭并没有落井下石,他们都认为政策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不够周全。师生二人虽然“叛变”了,但私下里还是为新政操碎了心,于是你一条我一条地补充,竟将这项政策慢慢完善。
没多久,革新派关于新政的修订也出来了,竟与他们师生二人所想一致。
如今赵大河歪打正着,提前爆出了“凭证收粮”的隐患,程岩就想借此机会早点儿补上政策的漏洞,以免日后酿成大祸。
其实作为县令,程岩是有权利通过奏疏直接向朝廷汇报和请示的,但奏疏原则上要逐级申诉,除非事从紧急或者情势逼人,少有人会越级上报。
程岩并不想给人留下“目中无人”的印象,于是,他的目光落在了府城的官员里,从中选了一把枪……
很快,卷宗送到了昭阳府,而复核此案的乃是一府通判桂阿林。
此时他正坐于公案后,像往常一般不急不缓地处理着公务,时不时喝口茶润润嗓,看上去非常闲适。
“噗——”
一口茶水喷出,桂阿林眼睛瞪得老圆,他来不及擦拭唇边的水渍,匆匆将手中卷宗又读了一遍,表情一言难尽。
……疯了吧?
这是桂阿林的第一反应,虽说断案是件很复杂的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束缚和影响,但像李大牛这种明显违背制度条文的行为,居然被判无罪?
然而当他注意到县令的名字时又是一愣——程岩?今科状元?关阁老那位爱徒?
可关阁老乃是推行新政的中坚力量,为何他的弟子却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