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到这里,荣玉书又是一阵的脑袋疼,据他所知,唐代的科举考试其实并不完善,像荣玉书所说的,在开考前就已经定了名次的做法非常常见,所以也导致了趋炎附势,拜访考官,结交官权的做法更加的习以为常。
更重要的一条是,若是你真的考中了,那么,你也不一定当得了官,因为朝中官宦,真正通过科举考试进去的,连二十分之一的概率都达不到,也就是说,朝中一百人,可能只有五人出身科举,剩下的,全部都是朝中权贵,势力夹杂繁复,各大家族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便是之前说的崔品迁的家族,便是如此,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建树,不仅仅是他们的家族,所谓的七宗五姓,哪一个不是如此呢?
荣玉书说到这里的时候又叹了一口气。
门外不知道何时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敲门声刚劲有力,节奏轻快,应该是找人有急事。
明哥儿马上跑出去,打开门,马上对着里面的荣玉书说道:“少爷,是冯郎君来了。”
看着一个紧缩着身子的人从外面进来,看着脸色红仆仆的,都快吹出来褶子了,就知道一定冻得不轻了。
荣玉书连忙指使阿福去热了一壶酒,赶快让冯晨喝了一点热汤暖和了一下身子。
像他们这样的人,是不经过学府的推荐考试的,一般都作为生徒,而这位,和荣玉书一样,也是属于在家自学的一种,而且天资也是极为聪慧的一个类型,可以和荣玉书说得上是不相上下。
所以平时的关系也好,节日之时也有联系,这个冯晨,家里面本身就是一个小地主,他的父亲老来得子,聪慧的很,自然也是喜欢的很,平时吃穿用度是少不了的,所以平时也能用心读书。
想到吃穿用度,荣玉书几乎要热泪盈眶了,周福爷帮自己管理的店铺,前些天的分红才刚刚下来,还有和唐广走了一遭,得来的黄金,都一直的存着呢,就是五年的时间不干活都没有问题。
算算自己的小金库,周福爷给自己的分红,再加上那些黄金,够自己过好一段的时间了。
别的不说,光是说千食酒家的利润,就是好大的一笔,平时荣玉书最多是七天去看一次,一个月的时候换些新的糕点,一直保持着新鲜感,渐渐的在洛阳城名气显赫了起来。
韶兵帮着周福爷做烟花,听说买的挺好,逢年过节的时候放上一放,不过推行的时间不长,没什么名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