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得清清楚楚。
这眉眼,谢景行一怔,若是脸再窄一些,眼睛再大些,线条再柔和些,不就和屿哥儿几乎一模一样?
其实安庭远和屿哥儿不在同一处时,只单看一个人后,再去看另外一个人,不会觉得他们俩长得很像。
可谢景行太熟悉屿哥儿了,记者出身的他,在人脸辨认方面又有着独特的敏锐,才能一眼看出两人的相似性。
不用再想,这位主考官大人,定然就是屿哥儿的大哥,英护侯世子安庭远。
应该是通州府下狱了不少官员,京里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出人来,他作为钦差,直接顶了上去。
安庭远面朝着府试的所有考生,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他,他没注意到其中谢景行的视线有何特别,简短几句训话过后,就示意考试开始。
府试和县试有处不同,那就是府试试题不再是用竹筒装好,事先放在桌面上。
为了防止作弊,主考官会当场默出自己事先拟好的题目,写在一张宣纸上,再由衙役贴在一块三尺长两尺宽的贴板上,举着在考场里慢慢走动,让每位考生都能见到考题,并抄写在试卷上。
府试只考三场,首场只有两道题,还都是作八股文。
第一题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出自《中庸》第十三章 ,全句是,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注)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注)
道之所以为道,其本意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能在上面自由行走,若是为道又远人,这道又有何意义?
引申意义便是要追寻中庸之道,中庸,便是接纳所有人。若是远离人群,便不能称之为道了。
谢景行只在脑里思考了一圈就想出了破题思路,“圣人戒远人之道,以不可为者惕之焉。”(注)
接着,以“夫道自有所以为道也,乃为之而远人焉,道之实不于是掩乎?”(注)承题,笔锋流转,一句一句继续往后写,起讲、入题、起股……谢景行写得顺畅,不多时,一篇蕴含中庸之道的八股文就写好了。
第二题为:“而好犯上,令色”
倒是比第一题难些,居然是截搭题,幸亏是比较简单的“有情搭”,在参加府试学子的能力范围内。
上句全句为: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注)
下句全句为:子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