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客客气气地解释,船长是他的书迷,当年也做过蹲点干部,对他的长篇小说《在希望的田野上》有着亲切的切身体会,要是知道他在这里,一定很高兴云云。
陈凡也很高兴,这可是船老大啊!
没在这个时代国企待过的人,可能很难理解“系统”这两个字的意义。
简而言之,如果有个在铁路工作的亲戚,那只要他打个电话、甚至电话都不用打,只需要报一下名字,说我家谁谁谁是在哪个铁路局干什么的,最好是有点职位,那全国的铁路网都会提供适当的便利。
这水运系统也一样,如果陈凡能跟这个船长交上朋友,以后到了长江沿线任何客运码头,提一句东方红几号的船长是我兄弟,……说不定也能混上二等舱!
等船长下来,果不其然。
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干部,拉着陈凡的手,那叫一个亲切啊,“我给你写信,为什么你不回信?”等等。
陈凡表示,来信那么多,我也不知道你是船长啊!
不过船长不介意,随手指挥两个人帮忙拎行李,送安全去舱室。
安全手里捏着二等舱船票,大冷天的头上直冒热汗,懵懵懂懂地跟着两位热情的船员上了船。
踏上船舷的那一刻,他还回头张望了一眼。
空荡荡的长阶梯,上面一个人都么有。
其他旅客还在候客厅里等着呢。
这时候已经是傍晚,客船会在云湖码头停泊一个小时,船长便极力邀请陈凡到船上吃个便饭。
陈凡也极力推脱,“时间太紧,你留个地址,我给你寄点我们卢家湾的特产。”
船长,“就是《在希望的田野上》里面那个卢湾村?”
陈凡呵呵笑,“然也。”
船长,“那就不用了,你们卢家湾的特产我都买过,就在上面候客厅的卢湾熟食店,哎呀我跟伱说啊,就自打你那篇文章渐入佳境,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据我所知,很多旅客就是看了你的文章,他们到云湖的时候,都会特意上岸去买卢湾熟食店的产品。
就比如说你们刚推出没多久的熏鱼和酱鱼干,我就买过,还有那个饭团,是真好吃!可惜就是数量太少,经常买不到。”
陈凡,“……???”
熏鱼和酱鱼干他知道,是应白浪湖生产大队的恳求,后来加入到熟食店产品中的。
可是熟食店什么时候有饭团了?我怎么不知道?
不过他算是听明白了,难怪所有卢湾熟食店每天都能卖光,原来是自己写的文章起了广告的作用。
这算不算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