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摄人心魄,仿佛蕴含无尽道理。
此刻见朱铭与学生皆穿布衣,打扮虽然寒酸,却一个个精神奕奕。几十间茅草屋错落有致,明明简陋异常,却似绽放着光辉。
就连京城的底层官员,也快要吃不起饭了,全靠每月发放的禄米度日。多养些亲随和仆人,就得想办法买粮,往往是找亲朋好友借钱。
正直大臣已在弹劾,但皇帝毫无反应,明摆着默许王黼瞎搞。
本地士子,纷纷点头,他们没见过如此景象。
《治安疏》和《正气歌》,在州县衙门迅速传开,接着又传播到州学和县学,渐渐的连民间士绅也有所耳闻。
别的他们不会,挖坑搬土,平整土地,却不需要什么技术。
而权贵和富商,还在歌舞升平,樊楼潘楼,热闹依旧。
三人读罢,都觉震撼。
方廷实听到这些事迹,又认真阅读《正气歌》,热血沸腾的同时,竟眼眶发酸想要掉泪。
吃喝拉撒的地方,与学生们共享。
魏良臣摇头叹息:“并未见到官家,登闻鼓院、登闻检院皆拒收诉状,还是御史中丞陈相公接了。却让咱们回去读书,说朱先生已被编管桂州。”
听说要建书院,大部分都愿捐钱捐物。
这两本书一出,朱铭瞬间被视为大儒,州学和县学的校长,都恭恭敬敬执弟子礼。
雷观说道:“吾等太学士子,聚于皇城宣德门外,静坐高唱《正气歌》。浩然正气盈于天地,禁军不敢辱,奸贼不敢欺,百姓皆箪食壶浆以助之。怎奈那王黼小人,无视浩然正气,竟将我等下狱。又以宰相之身,违制将我们除名驱逐。”
带着一众太学生,前往朱铭的临时居所。这里暂时没有聘请仆人,曾孝端听到响声出来开门。
雷观说:“如今运出去的粮食,川峡四路供养京畿,荆湖、广西供养童贯大军。蔡京罢相前的方田令,把蜀地搞得民不聊生,王黼任相之后立即废除。但赋税依旧畸高,国库依旧空虚。朝廷竟大量铸造铁钱,在京西南路和陕西两路通行。我们从京西南路过来,那里的市场已经混乱,商民拿着铁钱不知所措。”
名声传开愿意资助的富户更多,而且送来阴好的木材,派遣大量人手过来帮忙。
痛骂皇帝,指斥六贼,为太子叫屈。随便哪个内容,都够喝一壶的,朱铭竟同时写在一封奏疏当中。
方廷实接过来阅读傅焕和郭望之也凑近脑袋。
临桂名士黄义卿,今年没考上举人,他与诸多士子结伴前来观礼。
剩下的交给工匠去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