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孟子》和《论语》。
至于《大学》和《中庸》,李公鉴显得有点慌乱。
这两个玩意儿,在旧宋不是必考内容,虽然早就名气很大,但也有许多考生没学过,或者只是简单学习过。
李公鉴来到东京之后,专门购买了太子注疏的《大学正义》、《中庸正义》。他一直关在客栈里面背诵,文章不长能够背下来,但此时此刻却有些已经忘了。
幸好朝廷也知道这种情况,《大学》和《中庸》仅各考一题。
并且,不必按照太子的注疏作答,避免没认真学过的考生被拉分太多。
总的来说,这届科举只是一个过渡。
李公鉴搜肠刮肚,好歹把两篇文章写完,反复修改之后感觉没问题,这才小心翼翼誊抄上去。
傍晚,天色越来越暗,还有考生在奋笔疾书。
不给蜡烛,直接收卷。
因为现在的蜡烛价钱很贵,不像明清两朝那样便宜。
北宋初年,寇准在家只点蜡烛,不喜欢点油灯,竟被欧阳修批评生活作风有问题。
妥妥的奢侈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根据质量的好坏,一根蜡烛大概价值100文到500文。
两根品质上佳的蜡烛烧完,等于一贯钱就没了,就连官员也不敢天天用啊。
晚上就在考场睡觉,吃喝拉撒都在这里。
翌日继续。
今天考五经,考试内容不变。
第三日,考数学、物理、公文写作。
李公鉴先把公文写作搞定,看着数学和物理一阵头疼。
可以用皇帝、太子的新式数学解题,也可以使用自古以来的传统算术。
第一道题,鸡兔同笼。
李公鉴虽然学过传统算术,也仅限于九九乘法表之类。他脑子都给搞炸了,反复给出不同数据,一组一组计算对比,硬生生把答案给凑出来。
第二道题,计算不规则土地的实际面积。
李公鉴已经抓瞎。
正方形、长方形面积他会算,不规则土地咋算啊?
毕竟是在江西卷出来的举人,在磨磨蹭蹭大半个小时之后,李公鉴竟然自己悟出辅助线,把那块土地拆分成几个规则图形。
第三道题,一桶置于无风平地,它受到了哪些力?
李公鉴抓耳挠腮,没活人也没牲畜来碰,一个水桶能受什么力?
李公鉴对于力的理解,大概就是人或畜的力气,再发散一些便是风力、水力。
严重超纲了!
第四道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