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怎么……我看看。”郭启文才伸出手去,马上又收了回来,“不好意思,李颜,能给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了。”李颜把两张纸都递了过去。
郭启文的疑惑在第一句就得到了解答,随后又慢慢看完了信。
他深吸一口气真准备感慨什么,马上意识到手里还有一张纸,疑惑地一打开:
“怎么还有唐飞?”
“因为这也是我啊。”
“唐飞?”郭启文快速扫了一眼信件内容,“那个在新北日报发表了近十篇评论的唐飞?!”
“准确来说,其实是十一篇,在《坐望千百年的古建筑,后人不可忘》之前,还刊登过两篇,那会儿还不够出名,写的也不是文脉这块的,大家似乎不咋关注。”
至于其他的笔名……就算了吧,零零碎碎的,也没啥提的必要了。
郭启文的眼睛三度为李颜慢慢瞪大。
憋笑真的很辛苦啊郭老师。
郭启文细细把第二封信读完,默默交回给李颜,然后捏着太阳穴开始自顾自喝起茶水。
“你……准备怎么回复苏思青?”
“还不了解,正准备问问郭老师,有没有他的著作或者轶事之类的。”
“著作……”郭启文起身,看上去竟然有点恍惚,“毕竟是临江省出去的作家,办公室书架都放了好几本,给你挑一下。”
不一会儿郭启文就带着两本散文集一本论著跟小说《青砖》回来了,“你啊,总是能给我搞出点新花样。建议先不要跟苏思青说明你身份……至少保持一段时间的交流之后再说。”
“那当然,笔友交流,不需要知道太现实的东西。他反正也没问我。”
郭启文笑着摇摇头,“这苏思青,一直有听闻喜欢阅读各种报刊,然后找有共鸣的作者发去亲笔信,我还以为自打他成名后这个爱好应该就没了,没想到竟然还保持着。”
“他算厉害吗?”李颜问了个无比直接的问题。
郭启文大笑,但是突然又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
“厉害肯定是厉害的,在当今文坛肯定有一席之地,但放到历史上说,自然还差点意思。苏思青主要是在文脉传承、文物保护这些方面比较有见地,并且相关知识积累很足,同时是作家与学者,这一点可不容易。所以我倒是也好奇,兼具作家与学者身份,他居然连个临江省作协、文联的管理层都不是,是有什么内情,还是自己不乐意,我就不得而知了。”
李颜心里冒出了一个可能知道这问题答案的人选——林恒,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