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周百姓们的骂声,裴承志脸色由红转青,又由青转黑,极为难看。
白瑶青终究是个姑娘家,受不住这样的骂声与旁人鄙夷的眼神,咬唇含泪的往裴承志身后躲。
一时间群情激奋,场面越来越混乱。
*
“很好。”
听完惜夏的禀报,赵瑾满意极了。
法不责众,即便事后裴承志要找事也没用,至于最初那个挑起事的小混混,想必这会儿已经远出京城了。
既然要做,她可不会给人留下把柄,即便是联系那小混混,她也拐了好几道弯,就算有人查的深,也只会查到工部尚书身上。
工部程尚书素来与平阳侯不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赵瑾安排了不少小混混一样的人,这个锅,就麻烦程尚书先背着了,反正他也不冤枉。
“最后,百姓异常愤怒,世子与白姑娘狼狈离开,想必是往宅子那边去,府卫也已经过去了。”惜夏道。
“他那边先不必管,回不回来由他。”赵瑾转而吩咐,“尽量将外头流言往勋贵子弟品行不堪上引,务必要挑起百姓对勋贵的不满与愤怒。”
“是。”
赵瑾拿出一封信给她:“送去承恩公府上,记住,一定要亲手交到承恩公夫人手上。”
惜夏接过应是。
承恩公是皇后父亲,任从二品翰林院掌院学士,虽然没什么实权,但在文人清流中有一定话语权。
一旦挑起了百姓与勋贵对立,为平民愤,勋贵不用想都会推出罪魁祸首裴承志顶缸。
武将这边也没什么问题,他们敬重平阳侯,自然看不惯不孝生父的裴承志,先前提议废世子的除了御史,就属武将最多。
而这时候,文人的态度就更至关重要。
从文人最为推崇的德行角度来说,他们自然也不喜欢裴承志这个抹黑文人形象的,不过一盘散沙不能成事,先前建文帝不就是看准了这点,才对半数朝堂参奏视若无物么?
所以承恩公的态度无疑很紧要,至少能决定半数文人的态度。
再加上本就靠喷人吃饭的御史……
文官、武将,还有勋贵齐齐表态,她就不信,建文帝还能当睁眼瞎!
事态发展也正如赵瑾预想的那样。
早间裴承志高高在上的态度无疑叫百姓出奇愤怒,再加上暗地里的推动和有心引导,话题顺利从平阳侯世子不孝渐渐过渡到勋贵子弟品行不堪,不配为人。
天子脚下的百姓见多识广不假,可同时受到的一些压迫也一直存在,这个话题迅速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