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跑各个厂矿做维修维护的工作。”
江远说的很客观,但实际上,是描述了一个可分尸的单独场所。
所有人都听懂了,并各自在脑海中展开了推理。
徐泰宁直接对江远道:“你继续说。”
“是。”江远看看黄强民,再道:“柳处失踪的时候,是带着两名警员的。犯罪嫌疑人应该没有足够的武力正面对抗。也没有理由跟三名警察正面对抗。此前,柳处的车胎被扎,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的部分策略……”
江远没有继续推测下去,转而道:“柳处第一次车胎被扎的位置,应该就在抛尸地的矿洞附近。我们在矿洞附近,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进行寻找,没有结果。那从现在获知的信息来看,柳处也许是找到了供电所的西山服务点附近,或许又遭遇了类似的情况。”
“你认为西山的服务点,会是凶手的早期抛尸地?”徐泰宁问。
“很有可能。我们在紫峰山的矿洞挖的很深了,最早的尸体的死亡时间,正好是四年多以前。而从尸体的尸块的分解情况来看,四号尸源肯定不是一号受害人。”江远非常肯定的道:“另外,有尸体始终没有找到颅骨。推测凶手有一个更早期的,更靠近生活或工作地的抛尸点埋尸点,是很合理的。”
紫峰山相较于方金乡来说,还是略微远了点。
几十公里的山路,骑摩托车以30公里以下的速度,差不多要行驶两个小时的时间,实际时间可能更久。
老实讲,没有点经验的凶手,心理素质不够的,就算是在荒山野岭运尸,都不敢运这么远的。
而经验和心理素质,是可以练出来的。
如傅广运这样的人,前期杀人可能很粗糙,在居住地或工作地附近,匆匆忙忙的将之处理了,是最正常不过的反应。
但在有了经验之后,他的选择就可以更多,模式可以更隐蔽和安全。
像是借摩托车这种事,他甚至可能还考虑到了经济性。
徐泰宁对柳景辉的熟悉程度,则比江远更深,他下意识的就认可了江远的推理。
柳景辉是那种没有证据,却能找到线索的推理天才。在徐泰宁这种喜欢按部就班的工作的刑警看来,柳景辉还有着天生的直觉。
他总是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假设,并最终证明了它。
所以,柳景辉数次徘回于矿洞附近,多次在凶手的抛尸地附近动用警犬,并调派远超一般水平的人力进行搜寻,毫无疑问的刺激了凶手。
可以想见,要不是迫在眉睫的危机,凶手是不会轻易尝试,去戳警察的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