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事他没有半点心理负担,以后如果再有这样的人出现,他也一样会出手打压。
事后,警方展开调查,发现肇事司机的妻女已经于事发前几天离境去了湾湾。因为两地之间没有引渡协议,事情虽然有疑点,但找不到证据,警方最后宣布这是一起交通意外。
壹周刊由于老板身亡,内部出现混乱,分裂成几派开始争权夺利。黎胖子的妻子不是社团中人,根本压不住局面,出手卖掉了周刊的股份移民海外。通过中间人买下壹周刊的大佬华接手后对公司的人事进行了调整,将有社团背景的人全部赶出了公司。
因为大佬华本就是道上的一方势力,被赶出公司的人跟他不是一个字头,在他面前也不敢多生事端。
之后,大佬华又对壹周刊的内容进行了整改,取消了博人眼球的低俗内容,将其做成了一份普通的八卦周刊。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
兴元投资,刘元昊看着国际原油价格,在心里默默推演着它的走势,准备布局石油期货。
90年对油价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了。
两伊战争之后,伊拉克债台高筑,想要邻国科威特免去他战争期间借贷的140亿美元,但遭到科威特的拒绝。
之后萨达木提议中东产油国减少原油产量,提高油价。结果科威特不但不同意减产,反而把本国的产量提高了一半。
再加上两国之间的边境线问题一直没有理清,这些都成为了之后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理由。
不过从阴谋论的角度来说,这场战争与美国人的放纵不无关系。
两伊战争期间,为了教训与自己不对付的伊朗,美国人给予萨达木支持,出售了大量的军事装备给伊拉克,两国之间也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
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想打科威特的主意,但这也是美国的盟友之一。
萨达木不敢直接动手,询问了他们的意见,美国人摆出了两不相帮的态度,给萨达木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悍然发动了对科威特的入侵。
可战争爆发后,美国人的态度立即发生了180度的变化,指责萨达木发动侵略战争,并开始组建联合军队要给他一个教训。
当时美国最大的对手是苏联,去年的东欧剧变中,苏联的羽翼被剪的七七八八,为了在武力上震慑苏联,美国人觉得还需要秀一下肌肉。
伊拉克上窜下跳要提高国际油价,本来就不符合美国人的利益。再加上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的兵种兵力,战术战法,武器配备被美国人摸的一清二楚,是最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