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公里,说长不算长,但因为路势不平,高高低低,骑车子的话能把人累死。
外婆家的镇子叫洪乡。
也是一个靠山的小乡镇,无论是人口还是各种发展,都远远赶不上清泉镇。
按照配置,乡镇虽然是同个级别,但具体还是有区别,乡的规模一般要比镇子小很多。
甚至这个年代的很多乡,都是因为历史原因才遗留下来的编制,晚些年慢慢都会被合并。
这个洪乡便是那种编制很小的乡之一。
余秋堂前世就感觉这个洪乡的人口搞不好还不如他们王家庄一个村子多。
等摩托车进入洪乡地界,他又遇见了同样的问题。
忘记外婆家怎么走了。
前世外婆在世时,他还会每年去看几次外婆,捎带着看看舅舅。
外婆去世,他就懒得去了。
反正和舅舅们关系也很一般,根本谈不上亲。
关于舅舅们和父亲的关系,其实他也是模模糊糊,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反正是父亲有父亲的怨气,舅舅们也有他们的不满。
外婆谈起这个事,总是长吁短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时间久了,他就在心里留下关系疏远的印象。
人在童年乃至少年时代留下的一些印迹,往往奠定一生的性格和处事作风。
当舅舅们在心中印象很一般,那成年后,就更没心思去缓解。
只会觉得,既然母亲已经去世了,唯一疼他的外婆也走了,那舅舅家这些人,也就是亲戚,没有大事就无需走动。
而人只要还没死,就没啥大事。
所以也就真是舅舅们去世,这才回去参加葬礼,礼节上保持住而已。
骑着摩托车在小村里转了好大会,他终于才找到大舅家的院子。
他们家门口有两棵很大的柳树,非常容易辨认。
但找到后,他并没有进去,而是绕过大路,先去外婆家。
外婆现在跟小舅舅住在一起。
照规矩,肯定是要先去外婆家送。
余秋堂对三个舅舅的认知,只有非常粗犷的味道。
只知道大舅洪富生很高,大概有一米九的样子,但是很瘦,从小到大,余秋堂也就见过几十次大舅,每次都因为要仰着脑袋看他,觉得脖子困,很麻烦,所以没有仔细看。
但舅舅毕竟是舅舅,倒不像大姑父那样陌生,走在路上,可能压根认不出人。
据母亲说,大舅年轻时候长得英俊潇洒,高大帅气,当年验hwb的时候,大舅就被选上了,本来要去首都,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