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比如法繁从慎,繁到什么地步,你们有争议,然后互相争论吵架,甚至可以开骂啊。
越吵越热,越骂越火,你们俩不就名扬大江南北了吗?”
“岑秀兄,你真是诸葛转世,孔明再生啊。”万如初凑过头,轻声道:“哥哥,听说太常寺上下在开大会,传达西苑新旨意。
我们不敢乱打听,只求你给我们透个底,让我们心里有个数。”
梁巍想了想,轻轻说道:“移风易俗,再立教化!”
嘶!
万如初和邓文良不由倒吸一口气。
移风易俗,再立教化!
看样子我们在将来是大有作为啊!于此同时,在西苑的朱翊钧,看完了东厂关于袁咸安审理林有才案的禀文,邀请赵贞吉和张居正到紫光阁偏殿用午膳。
午膳是分食制,每人四菜一汤,一个菜一碟,不多也不少,再加一碗汤。
米饭换成了洞庭湖畔的米。
“大洲公,张师傅,这是华容县进贡的米,武昌农科所培育的洞庭四号晚籼米。米粒细长而稍扁平,细密晶莹,腹白较小,质硬粒大,油性较大,怎么样,口味还不错吧。”
赵贞吉呵呵一笑:“好吃,不过终究没有臣老家,四川的稻米好吃。”
张居正抿着嘴唇,神情有点严肃,“臣觉得很好吃,入口香甜。
华容离臣的原籍,江陵不远,都在长江边上,湖泊边上。水土差不多,华容能种,想来江陵也能种。”
朱翊钧笑着答道:“肯定能种。”
“湖广鱼米之乡,湖北开发之十有六七,湖南却开发不过十之三四。现在王子荐(王一鹗)督湖广,曹公在西北是拼命地给他塞百姓啊。”
张居正一边吃着饭菜,一边说道。
“隆庆三年试探性的,迁移不到一千户,六千余人。今年计划迁移一万户,七万余人。大手笔,搞得王鉴川抱怨诉苦,说又超预算了,要想在什么地方找笔钱回来。”
朱翊钧答道:“国朝立朝以来,九边肩负戎任。为了能够就地解决军粮,朝廷历年来不停地向九边迁移百姓。
只是九边多苦旱贫瘠之地。山西、蓟州、辽东还好些。陕西、宁夏、甘肃就苦多了。尤其是榆林、延绥、宁夏诸卫、庆阳、平凉、靖虏卫,那些地方,多长根草都是难事。
边地百姓为了大明边戎,为了腹地安宁,苦了一代又一代人。
现在蒙古左右两翼归附,九边不复为边,也该让他们过一过好日子。迁居湖广鱼米之乡,分配熟地给他们,安家立足,再鼓励他们组成互助社,开垦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