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过东南剿倭。
被四川巡抚黄光升、总督江浙事胡宗宪上疏保举,说他“娴将略,善治边”、“莅事精勤,多有建白”。
黄光升现在是御史中丞赵贞吉的助手,执掌都察院,还是新学扛把子李贽的同乡,关系很好。
胡宗宪就不用说了,东南系的大佬。
曾省吾既是张居正的嫡系心腹,又与势盛的蜀党、新学和东南系都攀得上关系。
众多地下吏部尚书们分析完曾省吾的履历,忍不住感叹,通政使一职,舍他其谁?
潘应龙虽然只是署理顺天府尹,可是全天下人都知道,凭他在南城大改造以及京师其它政绩,全天下谁能从他手里抢走顺天府尹?
还有一直被边缘化的清流翰林首脑张四维,出任新设的文化建设委员会,担纲重任,满朝官吏猛地意识到,江南三大案的余波已经过去,百官们的春天即将到来。
又过了两天,西苑传下旨意,以戎政使胡宗宪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为媒人,替潘应龙向驸马都尉李府提亲纳采,希望能迎娶宁安大长公主与驸马都尉李和长女李氏。
宁安公主和驸马都尉李和欣然答应,然后开始进入问名、纳吉、纳征。
潘应龙找到相熟的钦天监右少监黄道林,请他帮忙算个吉日。
黄道林脸当时就拉下脸。
我是大良造,玩机器的,造蒸汽机在行,算吉日我会算个屁,我带你去找天文所的那帮神仙。
潘应龙拉住黄道林,非认定了他,还悄悄附耳说,三顿太白楼,万历二年二月初六是吉日。
好吧。
黄道林掐着手指,装模作样的翻了一会白眼,然后在印有钦天监抬头的便笺纸上,写下“吉日万历二年二月初六,大宜嫁娶,利子嗣。”
潘应龙拿着这张纸,叫人送到驸马府,宁安公主和驸马一看是钦天监神仙定的吉日,当然满口应承。
请期仪式完成,署理顺天府尹潘应龙就能全心投入工作。万历二年正旦大典和上元节欢庆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腊月十八日,京师东便门通惠河码头。
寒风凛冽,像无数的刀剑飞刮着天地。
河水仿佛被冻住了,透着宁静又寒彻入骨的美,
遥望着远处的京城,栾永芳感到刺骨的寒冷之外,还感受到厚重历史。这座屹立数百年的雄伟城池,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故事。
风吹皱了不远处的河水,河边一棵萧索的柳树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孤独和坚韧。
栾永芳裹了裹身上的军大衣,吸了吸鼻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