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物,左右打量着。
这是什么啊?
“这是两样好东西,都是西班牙人送给我们的。”朱翊钧指着眼前的东西。
“这是玉米,这是红薯。都是西班牙人在新大陆,也就是艮巽洲发现的,带回他们的西班牙,发现这两样东西不仅能吃管饱,还特别耐旱不挑水土,产量特别高,尤其是这个红薯,给点水土和阳光,就疯长。
西班牙人做过实验,在他们本土贫瘠一点的土地上,红薯亩产三千斤左右。在苏禄岛一带,亩产直接可以达到六千斤到八千斤。”
张居正三人大吃一惊,忍不住拿起这个深褐色,看上去不起眼的东西。
三千到八千斤,亩产这么高?
“这玉米产量要低些,一亩在一千斤左右。但它的优点是耐旱,最适合苦旱的西北。”
亩产一千斤?
皇上,听你口气还嫌少了?
你知道现在大明稻谷和麦子亩产多少吗?
亩产一千斤你还嫌少,太嘚瑟了吧!
朱翊钧继续说道:“红薯被西班牙人当成了宝贝,被宿务城种下后,严禁土著和外人接近。不过他们被我们朱雀水师一窝端,这宝贝也归我们了。
胡公从南海凯旋归来,带回了这两样东西,朕十分高兴,有这两样农作物,比克复吕宋苏禄岛还要重要。
玉米和红薯都是宝贝啊,田间山垄,稍微有点土地就能种下去,可以给人吃,也可以用来酿酒,节省大量的稻米粮食。
朕已经叫农种所好生种植这两样作物,育选良种,然后在各地推广。来,大家尝一尝,看看口味如何?”
在朱翊钧的带领下,众人开始品尝起大明第一批玉米和红薯。
味道淡甜,肯定跟后世经过数十上百代择优培育的玉米和红薯,在口味上有着截然不同,但是猛地一吃,觉得还算可口。
“想不到西夷带来了这么多好作物。先是辣椒,现在又是玉米和红薯。果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陛下叫我们放眼天下,圣明之言。不拘于一地一隅,广收天下之良物以养大明万民。”
“前汉唐时,从西域传来不少好东西,比如夏天我最爱吃的西瓜,不就是从西域传过来的吗?
现在天下变成了世界,更加大了,传进来的好东西也越来越多。”
朱翊钧点点头:“是的,我们就是要海纳百川。玉米,朕查过文献,说正德年间的《颍州志》有记载,朕觉得不大对。
西夷人传到南海,再从沿海传到河南颍州,没有传得那么快。
嘉靖三十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