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这是里正召集他们,有事要对他们说。
西边山下这里就是村里去坟地的必经之路,村子建设好后就把这里整理出来作为村里广场,有事时大家都聚在这里,古代人是很遵守孝道的,对先祖都非常敬畏,还特意在这里修建了祠堂。
古代的祠堂是一个家族供奉先祖牌位,和办理家族事宜的地方,不过新安村不同,新安村的村民都是逃难过来的,家家人丁都不多,姓氏还杂,哪家也没钱和实力自己修建一所祠堂,后来村里老人提议,大家一起出钱出力修建一所祠堂共用吧。
当时也是无奈之举,但是现在却很好的融入了新安村村民的骨血里,让大家更亲近更团结更有凝聚力了。因为他们的先祖牌位都是供奉在一起的。
作者有话要说: 美女们你们的留言我就不在评论里回了,谢谢你们看文,感谢收藏。
☆、第 23 章
村里人都来了后,大家都在讨论里正召集他们有什么事,郑老伯来的晚,他是从地里过来的,把锄头放下,一脸疑惑问旁边正拿着烟杆抽烟的刘老根:“知道是什么事吗。”
刘老根摇了摇头,用手捻了捻烟锅,心思还在小儿子刘长盛身上,今天早上家里还发生了争执。
现在大儿媳整天在家里说酸话,话里话外都是小儿子刘长盛不适合读书,读了这么多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不是浪费钱吗,今年15岁也该说亲了,难道成亲后也要全家这样供着他读书吗。
这话今天被小儿子听到了,竟然跟他大嫂吵起来了,想到这里刘老汉深深吐了口气,家宅开始不宁喽,他也知道大儿子不是没有想法,只是还没说而已,但是供都供这么多年了,啥都没考上,他不甘心啊。。。
牛大婶今天没有席面,拉着儿媳妇和王婆子唠上了,“也不知道里正找咱们什么事,这也快秋收了,不能是要涨粮税吧。”乖乖呦那样就难过了,这样的事以前就发生过一次,那年南边发大水,地里的粮食大部分都淹了,那时朝廷就是把他们没受灾的地方粮税提高一成,救济南边了,虽然次年朝廷会少收一成的粮税,补偿给他们,但是他们那一年过的难啊,很多人家都指望那些当口粮的。
王婆子听了牛婆子的话,心里咯噔一下,心里开始祈祷,南边风调雨顺,可千万别被牛婆子说中啊。
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纷纷,这时每家每户的在家的都来了,能当家做主的人基本都来了。
江里正看人来的差不多了,就田地主家没来,往年也是有什么事都不来,都是他派人去田地主家告知,现在他都把村子里的人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