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着李学武进去写的。
收礼账和写礼账的是二大爷,他一直在这边坐着来着,晚上也有来写帐的,不多。
见着李学武进屋,他主动起身打了招呼。
虽然李学武是院子里的小子,可现在也是厂里的大干部,他现在可不敢怠慢了。
李学武倒是没跟他多客气,这屋里好多娘们呢,闹的慌。
先是点了五毛钱放在了桌子上,作为奠仪。
四九城老讲儿,红事随礼多一些好看,白事随礼要少一些好看。
李学武随红事都是一块钱,白事五毛钱。
不是他大手大脚,也不是他有钱了装哔。
而是他现在的身份在这摆着呢,闫解成是厂里职工,也是院里邻居家,作为副书记,他得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好看些。
当然了,在其他人家这么办,到了亲戚家里另算,不能从职务上论。
等二大爷在礼账上落了他的名字后,李学武又点了五毛钱放在了桌子上。
这一份是他父亲李顺的,分家了,礼账就得分开写。
父亲不在家,礼账母亲不可能过来写的,这种事必须是家里男人做。
没男人的另算着,可也真的不好看,就连中院贾家都是棒梗来写的。
为啥给李顺也写了五毛钱?
而不是其他邻居的两毛钱?
还有,为啥父亲李顺的要写在他后面?
因为如果先写父亲李顺,就得写两毛钱礼钱,随的是邻居们的大溜儿。
可他上礼账因为身份的原因得是五毛钱,这样在礼上就把他爸给压着了,不好看,让人家笑话了。
爷俩都是五毛钱,李顺如果写在前面,又把前面的压住了,他们也不好看。
所以先写自己的,再写父亲李顺的,这样明显的反顺序还能提醒主家和来看礼账的邻居们,李家这边是随了应尽礼仪的,照顾了四方面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国人讲礼,尤其是在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做事风格和礼仪素质。
你说多三毛钱,活该,谁让你比你爹还牛哔呢。
这件事要搁在别人身上,他们巴不得多随一份呢,谁不想着自己儿子比自己出息!
写完父亲李顺的,就不用再写大哥和老三的了。
因为大哥是养老儿子,跟父亲是一股的。
老三还在上学,又是没结婚的,就不算分家,李家也没给李学才办理分家的手续。
所以李学武只写自己和父亲的。
等看着二大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