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都六十年代了,全国的运输解决不了,至少京城的问题要解决。
所以轻型载货汽车便在这种情况下被市里布置了任务,要求上马。
这个年代就这样,工厂自己想干点啥不容易,毕竟都指着上面拨款嘛。
二汽的项目都来自于“政策”,也就是说,计划经济条件下,“政策”需要什么,工厂就生产什么。
优势是有保障,就算微型车项目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损失。
弊端也很明显,受政策影响严重,地方干预明显,产品带有时代僵化的目光和偏执的色彩。
古力同是很羡慕和佩服轧钢厂自行研发和生产汽车这种魄力的,在没有计划的前提下,汽车生产出来,必须自行解决销售问题。
当然,如果车辆质量优秀,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也会被“计划”所包含在内。
这种情况跟鍕工厂生产的66-6式狙击步枪一样,没有计划,完全是轻兵所在李学武的鼓动下搞出来的。
出名了,就有人来谈采购,不出名,只能扔仓库里闲置,品质再好也没用。
说起66-6式狙击步枪了,倒是最近有了些起色,还得感谢赖山川赖处长的亲身体验和代言。
那一晚的具体细节,能知道的人基本上都知道了,对于这种黑夜中准确度极高的狙击步枪,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当然了,想要一步登天,实现大采购、大订单那是不可能的,毕竟代言人太少了。
可李学武不着急,不气馁,就跟红星羚羊汽车一样,多收割一点代言人,多跑一段实验时间,没啥可惜的。
真如古力同介绍的那样,当初的卫星微型车现在都是一种痛苦,他才不愿意呢。
“我怎么听说这是京城汽车厂的项目啊?”
李学武看了古力同一眼,道:“是有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他们没接”
古力同很随意地解释了一句,继续说道:“去年四月份,我们厂的两台bj130试制成功了”。
“嗯嗯,我知道”
李学武点点头,说道:“你们试车的时候,厂里工程师跟我提了一嘴”。
当时应该是去了八达岭测试制动系统,好像还有不少人过去围观的。
古力同见李学武知道,便又说道:“在充分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后,我们厂一直都在搞路试和极端条件测试”。
“听着是有些魔怔了,对吧?”
瞧见李学武的惊讶表情,他又苦笑了一声,随即解释道:“上一次我们损失了一正一副两位厂领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