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对亚齐的了解严重不足,区区十万人还敢玩兵分三路,真就把亚齐当兰芳了。
杨科夫的策略很明确,亚齐和兰沙牵制住东印度部队,主力部队在占碑向旧港反攻,都不需要打到旧港,只要拿下占碑,东印度部队就得全部撤回。
不撤?
不撤巴达维亚就危险了!
这倒也不是荷兰人骄傲自大,而是荷兰人完全不理解亚齐的打法。
上一次亚齐战争结束后,亚齐苏丹国花费大力气重建亚齐和兰沙,这就给了荷兰人一个错觉,认为亚齐苏丹国会在亚齐和兰沙跟荷兰人死磕。
如果情况真的按照荷兰人的预估发展,那么荷兰人的策略肯定是正确的。
荷兰人没想到的是,花费大力气重建的亚齐和兰沙,再次被亚齐苏丹国直接放弃。
亚齐人甚至不跟荷兰人在亚齐和兰沙纠缠,而是重兵围攻占碑,这就彻底打乱了荷兰人的部署。
荷兰人更不知道的是,亚齐人使用的火炮根本就不是传统火炮,而是海参崴生产的80毫米迫击炮。
和轮式火炮相比,迫击炮的优点太多了,尤其是亚齐这种交通不便的热带丛林。
迫击炮的射程和威力虽然不如野战炮,可东印度部队更缺少炮兵,占碑守军一共只有12门德国克虏伯生产的76毫米野战炮,其发射药甚至是黑火药,其射程和威力,并不比迫击炮好多少。
东印度部队使用的步枪,同样是基于黑火药的单发步枪。
亚齐军队使用的步枪虽然也是单发步枪,但是子弹已经更换成基于无烟火药的尖头弹。
杨科夫也并不是只会打游击,攻坚战同样锐不可当。
橡团在罗夫诺演习中打游击,是因为橡团人少,玩不起人海战术。
真要玩人海战术,俄罗斯帝国谁都不怕。
亚齐苏丹国的军队,绝大部分士兵都是亚齐土著,只有军官才是哥萨克。
所以杨科夫玩起人海战术,毫无心理负担。
亚齐苏丹国的进攻也不是排队枪毙,而是更先进的散兵线战术。
在地面部队进攻之前,杨科夫已经命令炮兵对占碑进行长达5分钟的炮击,占碑守军构筑的防御阵地损失惨重。
别嫌5分钟短,对于12门80毫米迫击炮来说,5分钟够长了。
战斗远比杨科夫想象中的更轻松。
东印度部队根本没有战斗意志可言,当迫击炮的炮弹落在占碑守军阵地上的时候,占碑守军就开始崩溃。
不是士兵逃跑,而是军官带头逃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