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
乔治嗤之以鼻孔,清帝国连赔款都得借钱,根本没钱买军舰。
“这不可能,清帝国的海疆,难道不需要舰队守护?”
乌赫托姆斯基认为清帝国会知耻而后勇。
乔治只能说,乌赫托姆斯基高估清帝国的统治者了——
不过也不一定,再过两年,清帝国还要向11国宣战呢。
“如果只是南满铁路,根本没必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乔治不纠结清帝国水师,清帝国就算买船,也不会找俄罗斯。
俄罗斯从不以海军见长,时下各国买军舰的话,多半是找英国和法国,德国都只能在英国和法国吃饱后,混点汤汤水水。
俄罗斯帝国在这方面连刷锅水都喝不上。
自用的战列舰造了5年,连舰炮都还没有舾装,这种效率,很难为俄罗斯造船厂赢得国外订单。
海参崴重巡的性能虽然爆表,可是并没有经过战争考验,表现到底这么样还不确定。
而且考虑到俄罗斯帝国一贯的秉性,海参崴重巡的性能到底有没有吹嘘的那么好,还得打个问号呢。
“清帝国接下来要修筑的铁路不止一条。”
乌赫托姆斯基胃口大。
或者说圣彼得堡胃口大,中东铁路沿线还没消化呢,就迫不及待继续南下。
甲午清日战争中,清帝国从内陆地区征调的部队,一直到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都没有抵达战场,走了一半就回去了。
《下关条约》签订后,清帝国痛定思痛,决心改变落后交通局面,中东铁路只是开始,接下来清帝国要把铁路修遍全国。
清帝国自身限于实力和技术,想完成这个计划基本不可能,只能依赖外国技术和资金。
各国借款给清帝国修铁路,都有大量附加条件,比如中东铁路完成后,铁路沿线两侧30里内的土地,经营权属俄罗斯帝国所有。
所以想扩大在清帝国的势力范围,铁路是最佳工具。
如果是这个理由,乔治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事情没有乌赫托姆斯基想的那么简单。
俄罗斯人都知道通过铁路扩大势力范围,其他国家自然也知道。
所以阻止俄罗斯在清帝国扩大势力范围的,不是清帝国,而是以英国为首的欧美列强。
在圣彼得堡,维特通过行贿,诱使李章铜签订《清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乌赫托姆斯基这一场来远东,同样带有维特的支票。
乌赫托姆斯基准备了一百万卢布,这笔钱已经存入西伯利亚银行,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