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的渠道。
所以在对待日心说的态度上,教士们倒也并不完全像教廷那样深恶痛绝。
尤其是来华的教士,和教廷距离遥远,观念上和行动上的自主性也更大一些。
“很好,邓先生还是通情达理之人。朕也是为那伽勒累好。他在泰西既然郁郁不得志,来我大明,正如鸟出樊笼。”朱由检面露微笑,温和地说道。
顿了一下,又继续补充:
“此番回欧罗巴,还请邓先生亲自主持。可带上一百名大明聪慧少年,在欧罗巴游历学习一番。随行再带上一两名我大明士子。务必把朕的心意转达给伽勒累和刻白尔两先生。”
邓玉函脸露苦笑,看来皇帝的意思是不会改变了。
说句实话,他还真不太想离开大明。
毕竟在大明的生活条件,比欧罗巴强许多。
光是各种生活用品都精美优良太多,卫生条件也更好,洗澡更方便。
他的年龄也五十多岁了,还要承受一番长途折腾,确实有些难当。
他一边领命,一边带着些伤感的情绪说道:
“也不知臣这一去,还有没有机会再得觌陛下天颜。”
一边说着,胡须抖动,微有些浑浊的蓝色眼睛里流下几滴泪水。
朱由检见他这副情状,心中倒也有些不忍。
邓玉函的身体确实不算太健朗,崇祯三年就病逝了。
不过他是现在的教士队伍里资历最老,在欧洲的人脉最广,要去把伽利略和开普勒请来,还是非他出马不可。
只是也确实需要再安排一个年轻力壮的来辅助他。
朱由检略作沉吟,就说道:
“邓先生无须伤感,朕还等着你带着伽勒累和刻白尔两位一起来见朕呢。只是先生年纪大,确实也不可太过操劳。
“罗雅谷还需留在大明辅助修历。不如把现在陕西的汤若望调回来,陪着邓先生一起返回欧罗巴。如何?”
邓玉函擦了一下眼泪,点点头道:
“汤若望是臣的德意志同乡,精力强健,是一个好助手,就如陛下所说这么安排吧。”
“好!”朱由检满意的一拍椅子扶手,“此事宜早不宜迟,先生明日就可以安排了,朕命会同馆准备好物资。这回先生是受朕之命回欧罗巴,也不可太过寒碜了。”
“另外尔等也可以先准备好对教廷的说辞。比如对教化王说,把伽勒累带到大明,可以让他更好的认识日心说之谬,我大明周易以乾配天,以坤配地,坤之德为静。伽勒累若能习学易理,自然会更尊崇教廷意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