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也没那么严重。
接下来才是本次会议的重中之重。
“我意表虞翻虞仲翔,为广陵郡太守。”
作为最早投靠的人,金茂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在,戏志才已成为金家女婿,虞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该有个好结果。
成为金茂麾下第一位直接转正的太守,虞翻很是激动,出列下拜道:“虞翻万死不辞!”
“仲翔可别高兴地太早。”
金茂笑着说道:“你此去广陵郡可不是去玩,而是有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虞翻站起身道:“不论多少磨难,我愿为主公开荆斩棘。”
虽然很满意虞翻的态度,但事情还是要说清楚。
“此次,广陵郡张超不过是跳梁小丑,我主要还是为接下来的淮河一带防务而感到忧愁。”
“荆州水师强大,我意征调黄盖、关羽、张飞、周泰、蒋钦诸将。”
“只要荆州水师一破,那这次荆州之旅定是一片坦途!”
进可攻退可守,主动权在手,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金茂不介意投入全部高端战力,一战而定。
“如此一来,广陵郡防务变得空虚。”
金茂语重心长地说道:“以前,曲阿县乃是我之核心,如今广陵郡才是!”
“此地不容有失!”
广陵郡有两县产铁,火力全开年产量能高达三千吨!
到时候,很多事情就能展开,工业计划也能提上日程,而不是像曲阿县一样,只能造农具。
没办法,就像百姓吃不饱一样,铁质农具那是稀罕物件。
早先好一点的亭,每个里能有四五件,差一点的一件都没有!
百姓耕种真可以用刨地来形容,就是用手挖、用木棍凿,硬生生把地给种起来。
现在情况得到改观许多,至少扬州每个里都能有铁质农具,土地肥沃的地方,甚至能达到青壮人手一把的地步。
这也是扬州这几年,年年能够高产的秘诀所在。
古代耕种效率低下,那都有各方面原因只要精耕细作,肥料跟上,不说达到后世那种程度,亩产番个倍。
比如产量最高的水稻,要是种得非常好,能收获300斤,种不好产量就看天意了,平均亩产也就150斤上下。
扬州这里,经过金茂的改造加强,已经能做到,早稻平均亩产180斤(3石),晚稻平均亩产300斤(5石)。
当然,种两年中间还需要休耕一年,这也比外面强得多!
若是理想化状态,金茂估计早晚稻亩产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