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和爆米花大片。
在贺岁档上映这么悲痛的片子等于在春晚那种喜庆的日子嘲讽观众是单身狗。
要跟观众对着干,就不要怪观众用脚投票了。
大小王总都能看出来冯晓刚的想法非常冒险。
可是在《大地震》后冯晓刚膨胀了,已经到了有点飘的程度。
他现在拍电影已经不会把观众放在首位了,而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观众会不会爽他不在意,反正他自己必须得爽。
《大地震》的成功证明了这种沉重的主题一样能票房大卖。
沉重的主题很难大卖是别的导演的魔咒,他冯晓刚是一个可以打破常规的商业片之王。
这就是典型的把一次成功的经验奉为圣经。
其实每一次成功都是无法复制的。
因为需要考虑到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一直在变化。
如果不能针对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那么失败是必然的。 《大地震》的成功除了影片本身足够优秀外,有相当一部分zz因素。
大地震的真实故事发生时间距离当代不远,有不少人都是亲历者,很多地区的官方都会包场支持,中小学校也号召学生进影院学习历史。
《一九四二》不会有这样的待遇了。
不过已经飘起来的冯晓刚没有意识到这些。
他完全没听进小王总的劝,甚至觉得小王总是在小瞧他。
“我不管他是不是有意的,总之想让我更改上映时间绝对没有可能。”
冯晓刚斩钉截铁道。
他不愿意更改上映日期除了本身足够自信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李俞的《长城》属于神话大片。
以前还没有过投资这么大的神话片成功的案例。
李俞想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可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有那么容易当吗?
成了,能尝到螃蟹的鲜美。
不成,那便是万劫不复,可能会被带毒的螃蟹活活毒死。
《长城》筹拍阶段就有非常多的人不看好。
反观《一九四二》,投资、制作、阵容都比《大地震》更强大。
冯晓刚认为自己肯定不会输。
如果赢了,他就可以一雪前耻了。
不仅金鸡奖的仇得报,李俞夺走他第三导演的地位也能夺回来。
所以他这一次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步。
看着跟犟驴一样的冯晓刚,小王总很头疼。
这就是一家公司高度绑定一个导演的坏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