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拌料的马桂花听?到这话,抬头扫了她们一眼,“我看是你们在?外面跑野了,现在?不习惯蹲在?家里干活,就怂恿你们爹去开铺子吧!我看你们也该跟小四一样,跟着隔壁的刘寡妇学学刺绣,好?歹有一门手艺傍身,将来嫁人了,也能靠自己的手艺吃饭。”
姐妹俩见?自己的小心思被揭穿,有些不好?意思,又道:“婆婆,这单独租个铺子卖豆豉多好?,家里也不用人来人往的,看着杂乱得很。”
“莲儿蓉儿你们俩别急,铺子要开的,但不是现在?。等村里的作坊建好?,有稳定的豆豉出产之后,我就在?县城里租个铺子批发豆豉。”
柳蓉:“爹的意思是我们家以后不零卖了?”
“对啊!我想着这银子是赚不完的,我们家的人手又不够,不如让利一部分出去。不管是小商贩,还?是大商人,只?要他们也想做这个生意,我们就按一定的价格批给他们。至于?他们能卖多少文一斤,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柳莲:“那爹打算多少铜板一斤批发出去?”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现在?零卖是七文一斤,如果他们一次性拿一百斤,我就按照六文一斤批出去;一次性如果拿五百斤,就按一斤五文的价格批出去;要是一次性一千斤,就按四文的价格批。”
“爹,一斤四文的价格批出去,我们还?有的赚吗?”
“有,赚得不多。我们的豆子买成两文一斤,加上调料什么的,成本要三文半左右,还?能赚半文。这一斤看着赚少了,可是量一上去,一样能赚不少。最重要的是,我们不用到处跑就能把银子赚了。”
柳莲:“爹,我们直接到村民手里去收豆子,是不是就能降低成本了?”
柳天佑想了一下,回?道:“能是能,就是要花大量的人力去收,这无形中增加的成本,其实跟直接到粮食铺子里买也差不了多少。而且粮食这一块儿的饼子太大,我们家人单力薄的,还?是不要参与的好?。不过,我听?说北方?有一大片一大片肥沃的荒地无人耕种?,我其实更想把这个豆豉作坊搬到北方?去。豆子种?出来直接加工成豆豉,赚得就更多了。”
马桂花插了一句,“北方??北方?的冬天可比这里冷,冬天好?几个月都是大雪,哪里也去不了,只?能猫在?家里。”
“娘你去过北方??”他诧异的问了一句。
“儿子你不记得了?我们老家就是在?北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