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山方士,唯有他等少数人从头至尾整整跟随了那大法尊数十座灵山,自加入道军中,开山立石。
同为服饵灵丹,虽义理不变,但那大法尊每行一处都会传下一道不同的饵方。
四十八座灵山,共有四十八类乙木灵丹、灵芝饵食、诸方灵散传下,他道友三人乃是随侍最为日久,三人共掌握了有三十三类灵丹散食,并成功练出了八种。
当然足够自傲了。
只是那拘着丹鼎的方士,招来溪中水汽,专心埋头洗练,许久后,将那碎余丹渣理出,丹鼎洗净后,突然心有所感,再才抬头一叹。
“昔日道宫那位黄道大法尊有言,只取四十八道灵脉以修神通,这一座青玄山脉,便是最后一座了……”
拘鼎方士面露遗憾之色,自知这服饵之道的因缘已是止于此处。
另外二人有感,再顺着他的眼光望去,只见那灵峰道场之上的东海诸修早已不见了踪迹,而各地而来的方士也开始缓缓散去。
今后东周只留下了五岳四渎九座上品灵脉,余者灵脉皆要遭劫,蕴养甲子后,只怕是也就稳在中品了。
但其实也不影响修行,那留下的诸山道场,也是一种大机缘。
“诸脉方士各归洞府,仙国诸修也回返了华墟,你我三人本为山野散修,因法尊讲法而识,又以侥幸入了阶位。”
“索性我三人也是无处可去,不如在此结庐开观,将这服饵丹道推衍下去,如何?”
“……”
四十八脉灵秀道场,虽折了山河灵韵,又留下了四十八道道场。
不用多少年,东周大界这四十八座道场便会陆续有人入主,方士也好、仙道也罢,四十八峰招摇于地,最终,东周修行界将迎来井喷式的发展,创造一番盛世。
而武庸等人,扶摇武氏与黄天道营中百余修士庆云一卷,聚于穹空之中,再得武庸一气御之,千丈云团霎时而起。
钧天道宫的诸修辗转将近一年,费了巨量的灵材,才将东周诸脉的首尾处理好,在不大影响东周修行界的情况下,得了四十八道灵脉,这般紧赶慢赶的开山裂石,布置结界,可谓是累坏了诸修,心道这日子终于过去了。
但这一年的略微辛劳,却是实打实的换来的东周大界被摄灵脉后的安稳,诸东周修士安心,武庸等人也无愧,当真也是值得。
距华墟数万里路,御风乘云也不过第二日清晨便至。
令人讶异的是,直至武庸等东海道军归来时,那蓬莱诸修,居然真就老老实实的在钧天道宫中修行静坐了大半年之久。
原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