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呼,让赵括不由得有些飘飘然:“这救世主的感觉,真好!”“赵将军——”忽然台下一位面目浮肿的老者一声呼唤,人群渐渐安静下来“有话以后再说,还是先放粮吧,俺几天没吃饭,都快饿死了。”
听闻此言,赵括知道火候到了,适才一番攻心之言,不宜多讲,还是雷厉风行,早早把粮食这最实惠之物,送到这城中百姓手中方为上策。别只说不练,被人误以为雷声大雨点小。
转念间,赵括高高举起了右手,高声大呼:“来人,立即放粮!”
千夫长陈不群,应声跃上了高台,立定后大声指挥道:“每人放一满升的小麦,外加一升的粟米,不许多领!”(战国中后期,以升为粮食的计量单位。当年商鞅变法,曾在秦国统一推广被称作“商鞅方升”的计量器具。)
“领粮啊——”
顷刻间,台下欢声雷动,震耳欲聋。赵括沉浸在这一片片欢呼声中,眼眶含着热泪。这穿越男装作面色肃然地,望着台下领粮的人群。
一个头花白的老妇,手捧着粟米,竟然激动得嚎啕大哭。月余前,说是大军出征,自家的存粮被强行夺取重做军粮,私藏起来的一点点粮食,差点就撑不到今天,那可怜的孙儿竟被活活饿得气息奄奄。
一个七尺高的汉子,竟当场抓起黄橙橙的粟米,生生往嘴里塞去,这饿得全身酸软的汉子,顷刻间被噎得直瞪眼睛,却还不肯停下塞粮的手。
“兵者,国之大事,系民之生死也!”赵括杜撰着孙子的名句,在心底默默吟诵着。
“少将军大善!”
“少将军,好人呐!”
一群领到粮食的百姓,竟朝着赵括磕起头来。百姓们即将活活饿毙之时,正是赵括这赵国的少将军,送来了救命的粮食,在城中百姓看来,赵括就是他们的“食之父母”!
“父老们,返家,莫让家人久侯!”赵括努力地忍着,不让眼眶中温热的泪珠滚下,一边朝着跪倒的人群,连连挥着手。
“少将军,城外燕军的降卒”百夫长屠易,不知何时从人群中挤到了台上,见赵括几欲泪下,忙凑近耳边,轻声提醒着。
“好!本将军知晓了,回报申阳,本将军即刻就到!”赵括回过神来,偷偷用紧窄的衣袖,抹去了眼眶中的泪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