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这注人城被赵军奇袭攻破的消息,被严密地封锁了起来。
赵括军器坊专门打造的大车,此时终于派上了用场,注人城的老弱妇孺,被安排上了大车,青壮跟着军队急行军。数万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往赵国方向撤去。
“吁”千夫长苗邦勒紧了战马的缰绳,放缓速度,和千夫长陈不群并肩而行。苗邦抬头望了望浩浩汤汤的军民混合大部队,叹了口气,向陈不群问道“大将军命我等奇袭注人,实乃神来之笔,但却不知为何非要这些注人百姓。”
“呵呵”陈不群浅浅地笑了笑,才才抢人成功的他,还在回味着注人令府衙前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大将军深谋远虑,此举必有深意,不是我等所等揣度的。”
这两位千夫长不解赵括此举,也是情有可原。
在这个铁血大争的冷兵器时代,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破城后,杀红眼的将领士喜,视人命如草芥,砍杀降卒、抢掠财货、屠戮百姓,如同家常便饭,人性中被阴暗、残忍的一面,在这一刻肆无忌惮地展现出来。
不过,赵括大将军脑袋里可是装着二十一世纪的意识,在外企工作多年的他,人力资源的概念早已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赵括为赵国的振兴献上了长策大谋,而其中的关键因素,赵括认为正是人。
什么珠宝、美玉,什么奇异、珍玩,赵括大将军不稀罕,赵括认定在这个大争的年代,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赵括自注人城一举抢来两万余百姓,并非头脑发昏的幼稚善举,他早已谋划好了用场。
青壮自不必说,即使那些老弱妇孺,也是大有用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于耕地、做工大有助益;娇弱的妇女照顾着家园,青壮才能安心地在赵国扎下根来;儿童,再经过数年,岂不又是青壮。我们的赵括大将军,可不是短视的人。
“人为我出智出力,我还人自由、爵位、官职,此乃双赢!”赵括大将军的算盘,打得很精明。
这次返程,因为拖着城中的百姓,御林军猛虎营、飞骑营,不能全速行军。猛虎营守护着注人百姓,飞骑营前头开路,扫除障碍,这一路行来五日的时间,途中也偶遇一些韩国城池的守军蠢蠢欲动。
但是,此时的韩国早已非申不害时的劲弗,看到派出的探马被飞骑营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