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生存之道!
过于抬高儒家地方只会导致国家失衡。
王莽见状,拱手道:“是臣靠谱不周了。”
“退朝吧。”
“臣等恭送太后,恭送陛下。”
半月一次的大型朝会结束。
这次将徐忠召回长安的图谋也是泡汤了,依然没有起到削弱徐家地方影响力的图谋,始终还被其因此得到了好处。
得不偿失。
当然,好处也是有的,初步掌握了朝局,迫使这位老牌丞相让步,只要有这一次那就有第二次,总有一天能够将之扳倒。
在朝廷上击败他并不算太难,有小皇帝在手,太后的大义加持,等再成功拉拢到另一位辅臣大司空孔光。
那整个大汉就没有人能其匹敌了,外戚加上首席辅臣,如虎添翼。
但可惜徐家如今的根基并不在朝廷,而是遍布天下,扎根多年的地方势力!特别是幽荆凉这三个州,连威逼利诱都不需要用。
特别是雍凉,镇军都督府的独立性超乎想象,是唯一不需要经过朝廷,就能任命地方太守级这种两千石官职的机构,徐忠的车骑将军府都不行。
军师这种职位虽然实权大,但却不吃朝廷俸禄的,本质上是车骑将军自己的幕僚,沾点官僚性质,由州郡府库划拨。
接下来,徐忠依然在荆州,凭借平定长沙盗贼这个结果操纵军政大权。
与之相对的,一个辅政大臣居然无法插手长安事物,名存实亡,骠骑将军更像是一个昭示地位的名誉性官职。
慢慢的,卫将军王舜逐渐取代了其地位,在徐忠有意放手以及大司马王莽极力推荐的情况下。
太皇太后王政君以皇帝的名义下旨,拔擢卫将军王舜为车骑将军暂时取代徐忠成为辅政大臣,但地位要在大司空孔光之下。
毕竟他的资历还是差太远了,这次能够代替徐忠成为辅政大臣本来就是凭借外戚身份破格提拔的。
从此往后,长安彻底成为了王家的一言堂,徐家原本的人数优势也荡然无存,首席辅政大臣是王莽,王舜也有辅政身份,加上关系暧昧的孔光。
优势极大。
徐忠在步步紧逼下逐渐失势,元始二年,汉帝在太皇太后的授意下,追赠儒家创始人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后人则为褒成侯,成为了如同景侯一般累世不变的封爵,也正式启用了周朝的四等爵制度。
原本大汉是沿用前秦二十等爵制度的,但在王莽的推动下,逐渐被废除。
这也是王莽在向儒家示好,徐恭是儒法共同的老祖宗,没有代表性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