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他自也不会再行忤逆之事。
半晌之后,受了军法的向仁生再次出现在帐外,而于此时已沉着脸思量了多时的朱慈烺却突然下了军令。
“梅春!”
“臣在!”
“朕命你领本部人马直攻清军营寨。”
“得令!”
“向仁生!”
“臣在!”
“待梅春破开围城营寨之后,伱部务必打通与粮仓之间的通路。”
“得令!”
“李过!”
“臣在!”
“大军侧翼便交给你了。”
“陛下放心!”
随着一道道军令的下达,各将皆都领到了自家的任务。
老实讲,诸将虽因朱慈烺的强硬而暂时放弃了护他离开的打算,但若局面当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保护大明皇帝却仍是他们心中一等一的要事。
归到根里,此时这些命令很明显是为了解出被困在粮仓里的人马,若真能得逞,护离朱慈烺的希望便又大了几分。
只是
就当明军大营之中的气氛略有些决绝之时,位在数里之外的清军大营里却也未因援兵的到来而欢快多少。
和硕特部的到来对明军而言真可谓是晴天霹雳,但也不知是碍着阳平关上的无数旌旗还是存着其他心思,在突入平原抵达之后这支庞大的骑军却只驻于水草丰美之处,并没有半点进攻阳平关的征兆。
面对这般情形,包括罗洛浑在内的清军诸将自然颇有微词,可素来不擅政争的豪格却一反常态的看出了对方的意图。
“有什么好奇怪的?蒙古人不从来都是这般模样?”
此时大帐之中只余了他与罗洛浑二人,豪格在说话之时自也没了多少遮拦。
当初黄台吉在世之时,他便与蒙古人打过不少交道,其间自是少不了兵戈征伐,但在打赢之后却也少不了纵横一番。
在黄台吉的提点之下,他对这些游牧民族的特性自也有了一番清晰的认知。
许也是居无定所的缘故,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大多没有定性。
今日大明强了,他们便在俯首称臣的同时搞上一些小动作,明日大明弱了,他们便能毫无心理负担的与其撕破脸皮。
此时那达延鄂齐尔既不进攻阳平关,却又拦在明军的退路上,很明显便是存着观望之心。
若大清胜了,他们自然少不了协助之功,可若大清败了,那他们却也不至将大明得罪太过。
总而言之,他们的盘算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好处自然可以少吃上一点,但亏却是半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