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志面上的疑惑自是越来越盛。
只是他并非淮安的官员,洪承畴不说他也不好主动开口询问,待过了片刻终也只能挤出了一句:“相国于此经营一年,想来也是颇有成果,若南朝真敢主动来攻,那自得撞个头破血流。”
“正志过誉了,老夫也只是勉力而为啊。”话说到这般份上,王正志似也没了再留下去的必要,可当他向洪承畴辞行之时,对方的表现却大大出了他的预料。
“先不急,你且安心在淮安住下,左右农时将过,南军来攻当在三两月之内,待老夫接上一仗再看有没有议和的机会。”
有信心!
极有信心!
听完洪承畴的话语,王正志心中立时便生出了这般念头。
只是南军将那三位王爷都打得失军惨败,他终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中疑惑。
“相国,恕下官直言,若您这里能重创南军,那我自能完成陛下和王爷的重托,可要是生了什么波折,我又迟迟不归”
王正志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不相信洪承畴能够取得让南朝不得不议和的战果。
这里面的道理非常明显,不论他在河道周遭修了多少堡垒,最多也只能将南军堵在长江之中。
如此情形自能保证淮安的周全,可那些堡垒终不是能够移动的作战单位,若南军浅尝辄止,却也达不到迫使其议和的目的。
届时他这个朝廷派出来的使者久留淮安不回,上面一旦追究下来,说不得便是足以灭家的祸事了。
“无妨,陛下和诸位王爷那里我已禀明内情,你留在在淮安正好也能帮我一阵。”
话音入耳,王正志也没了拒绝的理由,随后两人又说了几句他便被安顿了到了衙门的馆舍之内,可他心里却还是对洪承畴的自信颇有些疑惑。
这倒也不难理解。
当初鞑子势如破竹,有些人便攒出了個“满人不满万,满万不能敌”。
可后面的战事却一次次证明,所谓八旗劲旅也只是相较于烂到根里的明军,一旦明军甩脱了诸般不利因素,与其战个有来有回也没有难到不可企及。
此时明军接连取胜,那帮人自然又对明军的战绩生了畏惧之心,对于洪承畴的信心便也颇为怀疑。
不管怎样,前来议和的清廷使者终还是被朱慈烺打发了回去,哪怕他到现在也还未向麾下诸军下达备战的命令,但随着王正志的离开,陛下将要挥师北伐的消息便也逐渐传了开来。
按着朱慈烺所想,刘宗周虽被他狠狠捶了一下,但已经成了地方势力代言人的文官们当也会为此跳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