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投入充足的资源来保障每一个科技研发工程师的衣食住行,确保在边区生活质量比大后方不差,对于这一点,我们组织同边区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确认我们研发供应是单独一条线。我们有经费采购到充足的生活物资。”
“我们组织是来自海外的民族复兴团体,通过大量海外华人的努力,搞到绝密的技术资料以及大批的财力支援我们在国内消化吸收和自主生产。”
李继祥听完任重的话,陷入了沉思。
任重说的东西有些理想化,但是投入这块,海外真有能力搞到绝密的技术资料,李继祥手中拿到的这些东西绝对不会是国内哪个教授可以做出来的,所以这一块任重已经证明了自己。
至于财力,好像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海外华侨捐款多达数亿大洋,比政府的财政收入都还要多!这个是李继祥知道的数据,有一个组织筹集百万大洋虽然有难度,但是并非完全不可能。
还有一个关键的地方,任重的形象太像海外华人了,同邢福津的关系恐怕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从那些资料,照片,这些都说明了任重他们确确实实在做事,尽管现在还不知道那些钢铁和机床工厂建设在什么地方,但是李继祥可以猜测,这些工厂已经在北方某些根据地,因为照片上机床很明显在一些山洞里面。
任重没有打扰李继祥的思考。
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选择了一条现在看来是非常艰难的路,不仅仅是工作,而且还看来牵涉到整个家庭。
这是赌上一家人未来的重大选择。
李继祥无论选择什么,任重都不会觉得奇怪。
对于李继祥教授,不能同方光圻教授那样去要求。
当然,任重也没有把李继祥教授当做唯一的选择。
或者说西南联大的任何一个教授,任重都没有当做必须要说服的任务。
而是尽力而为,双向选择。
甚至黎明计划,对于这些候选者来说,现在都是绝密信息,还不能让他们知道。
“任先生,这事容我几天,我会联络邢福津同学,然后我们再度见面确认。”李继祥思考了半晌,才有些艰涩的对任重说道。
“当然,当然,李教授,这件事事关重大,确实需要同家人这些好好商量,你们可以选择举家搬迁,我们会在沿途设立大批转运站点来协助,相关费用也一力由我们承担。”任重说道,“我们从昆城、黔城到陪都、蓉城、汉中、长安而至边区,大概会设立几十个站点。”
任重的补充,对于李继祥教授来说,显然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