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然大物。
所以回到黎明研究所,任重最重要的工作依然是不断鼓励下面的团队继续摇人,同时也面向边区招收投奔过来的学生,不断扩大团队。毕竟现在没有一个团队不是007工作模式。
只不过好一点的就是,核心的骨干,任重规定了每天最长工作时间不超过12小时,除了极少数不能中断的试验,这条规则由黎明研究所专门成立的督促队执行。
毫无拘束的研究在当下堪称炸裂的新技术新产品,对于40年代这些有追求的科学家来说,现在卷到让任重不得不出台措施限制一下大家的工作热忱,以免过劳猝死!
生活方面任重也调整了策略,在目前艰难的条件下,将黎明研究所伙食标准分成了三类灶,核心科学家是一类灶,每天至少保障一颗鸡蛋,一周安排俩顿肉食,每顿饭细粮管饱,这类人员在黎明研究所现在差不多50余人,基本上都是各个研究中心的主任和主要骨干科学家;
二类灶就是普通研究人员,一周安排一顿肉食,每顿饭细粮管饱,这部分是研究室成员,大约有300余人;
三类灶面向大多数人,一个月有一次肉食,每顿饭粗粮和细粮参半管饱,现在研究所旗下工厂和配合任重种地的警备八团,包括任重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在执行。
虽然说难免有人对这种人分三六九等有些闲言碎语,但是任重对这种一向简单粗暴,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余地,加上他每天都在食堂当众吃三类灶,时间一久自然而然就压制下去了。
怎么做一个表率,任重还是非常清楚的。
而且三类不同灶的人员晋升标准也白纸黑字落实在墙上,大家都可以努力。
现在任重这边别的也没有太多激励手段,仅仅能在吃上面为科学家们搞好保障,至于家属,除了一类灶人员家属享受二类灶;其余人员都参考三类灶供应,这点大家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比较特殊一点的是,任重为每个家庭提供了2亩自留地,用于种养殖,提供种子和鸡苗、猪苗等,现在还看不出成果,但是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同时也为不想进入黎明研究所附属工厂做工的家属们提供了一个新渠道。
所以进入了黎明研究所的所有人,几乎都非常安心在这里肝科技。
在这样的气氛下,到了41年年中,接连开始出现了技术突破。
光学中心第一代四倍镜和迫击炮光学瞄准镜实现了量产,首批10支四倍镜和12支迫击炮光学瞄准镜经过警备八团试用,已经不逊色于任重提供的样品!
光学研究中心附属工厂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