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个模式推广出去就好。
工业农业和科技、教育,这是任重最优先的四件大事。
既然叶参谋都说了,任重索性就把要求一一提出来。
在晋省开始大规模推进扫盲和初级技术学校的计划,由各级边区组织来开展县级技校和夜校,乡级扫盲班,在泰源重启大学计划,对民间开放建设专科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激活民间资本在技术培训方面的活力。
在短期内,把技术工人的短板补充上来。
千万吨的重工需要百万级别的熟练技术工人,才能把钢铁产能转化成为不同的武器和急需的工业产品。
对于任重来说,这些基础性问题,不能等着下面自动自觉发现不行了才做。
所以一上来,任重就提出了万人大学,十万人技校的办学规模,大学方面,由政府主导。
技校方面,则开放出来,由民间资本、工厂、和政府三方协调,通过合理的经济激励方式扩大建校的规模。
除了在泰源开设外,每个地区级起码也要建设2-3所专业学校进行补充。
支撑如此大规模的建设计划,如果不是现在这个非常时期,民工可以大规模征调,通过少量粮食的消耗就可以大规模发动基础设施的建设。
通过最近几年任重大规模输入青霉素,甚至都卖给了盟军方面几千万美金,让边区这边跟着发了一笔大财。
任重则将自己获得的那部分,绝大部分重新投入到了日益扩大的黎明研究所上面。
现在的黎明研究所已经不仅仅在一地开始建设,在沙漠、在塞外、现在准备在泰源都开始建设黎明研究所的新中心,形成了几万人的规模。
现在产生的技术,对于边区来说,还没有任何的经济回报,一切都围绕打赢小鬼子在行动。
虽然说现在边区开设的新工厂中,黎明研究所投入生产工艺技术的,基本上都有了20%股份的明文规定。
成为边区和根据地下最大的单一股东。
但是很可惜现在这些工厂没有一个有利润,所以这个股东还只是一个空壳。
只不过任重不提,没有人注意到这些。
战时状态下,也没有什么人因为这个而懈怠。
几乎所有人都按照007工作节奏在燃烧着自己。
等把任重的规划和实施要求,叶参谋基本上都搞明白了,他才带着这个沉甸甸的大计划回去讨论。当然,没有人敢忽视任重的建议,所以毫无意外开始实施了任重的新计划。
各个新占领下来的根据地,当地组织直接把招工和学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