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毕业生更少,只有1.9万,到52年才开始增加到3.2万,53年继续增长到4.8万,这是因为49年结束了战争的缘故。
突破每年大学毕业生50万人,要等到八十年代后期。也就是说在主世界时空费将近40年才能达到任重期望的二五计划目标。
显然,在中小学和大学教育这块,任重是呕心沥血支持了。
叶参谋感觉任重是对的,但是他面临的压力也很多。
“任老弟,有人建议开设国家级中心研究院,你怎么看?”
“我没意见,谁愿意建立谁去做,我希望在科技创新发展这块有竞争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不过黎明研究院是我本人发起,并且一直独立发展,没有使用国家一分钱发展起来的,如果有人惦记我手里的这点东西,那也行,我会离开自己重新起炉灶再建一个黎明研究院,只要国家不制止个人的科技研究,我想重建一个黎明研究院对我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情。”任重淡淡说道。
这些人惦记着这一点不是一天两天了。
虽然说一国科技的命脉发展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风险极大,一旦看错方向就会损失很多金钱和时间,在历史上这可不少。
但是任重是例外,毕竟是拥有一个主世界科技树的人,对于未来5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放眼亮剑世界都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主导。
叶参谋的摇了摇头,早就知道这个话题的结局,其实他也很反感某些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打着国家的旗号其实是有自己的小九九。
黎明研究院现在根深叶茂,不但是国内科研的龙头,更是诸多庞然大物企业的核心股东,早就脱离了烧钱怪物范畴,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这样的庞然大物,很多人自然眼红。不过任重多少年威望在那里,哪怕是想在黎明研究院下属的研究所插手都不容易。
按照任重定下来的规矩,研究项目是项目负责人制度,谁承担项目谁负责人财物的调配,黎明研究院有独立的审计确保中间各种环节的合规运用。
话说回来,任重几乎不管项目负责人的怎么开展项目,只要能把结果做出来就行,每一个里程碑节点,都会有专家组实事求是评审项目的进展是否达到预期,中间有没有走偏。
由于大型项目方向都是任重拍下来的,这些项目的技术方面哪怕他不懂,也可以拿到主世界找他现在日益庞大的技术顾问进行评判,得益于两个世界交易,在主世界的任重也不差钱,所以可以组织聘请各行各业真正的内行作为技术顾问。
这样,没有人能蒙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