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赢得整个世界的定单。”
尼克的话,为接下来的政策走向奠定了思路,艾森豪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后,感觉未来始终要把自己的衣钵传下去,而尼克是接替自己延续下去的最好接班人。
东大和罗罗,日不落航空三家达成了空中客车航空集团的合作协议,但是这个集团只是一个统一销售和售后的品牌经营方,实际上的生产基地,分别设置在东大和威斯敏斯特市,初期生产的型号是a300型100座-120座客机(cac-120国际版本),由于初期的研发大部分是东大燕都航空完成,核心航电系统、航发系统以及电源系统、过热保护系统、液压系统、除冰系统、风挡雨刮系统、燃油系统等子系统都是由东大提供,威斯敏斯特市工厂将主要负责机体制造和总装,这会减少约翰牛家在早期型号中的工作量。
但是这样也降低了约翰牛在早期的投入,等于是无风险介入到这款客机的直接生产销售环节,区别在于,欧陆的适航证将会由设置在雾都的空中客车去跑手续。
任重没想这样一个四不像的航空集团还真搞成功了,在他的想法中,要达成这样的合作已经做好了长期谈判的心理准备,没想到约翰牛这次这么干脆就做出了决定。
当然东大这方面让出去的经济利益也不少,为了合作的成功,东大研发的子系统加价率只有30%的毛利,这就大大降低了整机的成本,现在的cac-120在东大国内总装的话,成本将会低于2000万美刀,而即便在日不落的威斯敏斯特工厂组装,成本也不会高于2000美刀,两地之间大概有50万到100万刀的差价。
因为这是两个不同主体内部物价的水平不一样导致的。
人工方面,包括机体主要材料的价格方面,东大这边明显有着优势。
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东大这边出于呵护项目早期发育起来的目的,研发费用摊销方面,即便是早期销售的机型,一样按照了1300台预测销售数量进行初步摊销,每架客机专利费的加价只要8万镑(22万刀)。
直接给合作伙伴吃下定心丸。
这样一来,随着东大的cac-120机型首飞,不到3个月后,由日不落空客工厂生产出来的a300机型首飞,并且开始为其争取适航证。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开展着。
在这之间,为下一代客机开发的新型三转子大涵道涡扇发动机项目立项,由燕都航空动力和罗罗公司来承担这款发动机的共同研发,在此之前,双方还达成了在飞马发动机基础上开发一款新机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