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立即就传真给了武装部。
新闻讲究的是时效性,越快上报纸越好,在武装部也审核过稿件以后,日报社周日的零点开始印刷。
终于在周日这一天的上午,所有定了《首都日报》的家庭都可以看到这一篇报道。
《四岁幼童助老兵回家》
四岁幼童,老兵回家,按道理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偏偏在标题里碰撞到了一起。
祁老爷子在到这篇报道的标题以后,就觉得神奇,想知道内容是什么。
去大熊国边境打仗的女兵重伤失去了记忆,已经在外流落多年,居然被一个四岁多的孩子给认出手中的老茧是枪茧,詹彩玲求助到了武装部那里,街道办、武装部、轧钢厂的领导们在知道了詹彩玲的身份后,心中都有疑问,冯老太太愿意接受这个女儿回家吗?最后答案是肯定的,冯老太太激动地说不出话带着孩子回家。而巧合的是,认出枪茧的四岁半孩童和老太太同住一个四合院。
文章一气呵成,故事跌宕起伏,詹彩玲同志失忆以后的经历让人同情又愤怒,在幼童认出了枪茧以后,明明所有人都提前知道了结局,还是被记者的文笔给勾了起来,有一个共同的希望,这个命途多舛的女兵一定要回家啊。
武装部里认出了女兵的身份,又有了新问题,到最后冯老太太愿意接受女儿吗?而后真的接受了,还有有了让人皆大欢喜的巧合,帮助女兵的幼童就是和老太太一个家属院,整个报道实在是很精彩。
祁老爷子看完了整个报道,心里头像是在三伏天喝了冰汽水,不由得喊“好”。
陆湘仪在看自己的灵感本,见到了老爷子拍案叫绝,不由得看了过去。
“小陆,你看这个报道。”祁老爷子说道,“报道写得可好了。”
拿到了报纸以后,陆湘仪也是一眼就认出了桑宝彤。
陆湘仪抬头本来想说自己认识桑宝彤,结果老爷子不停地催促,“你快看报道,这个报道写得可好了。”
陆湘仪也就先看报纸,她看完了报道和老爷子是一个感觉,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团圆结局。
而且陆湘仪本来对桑宝彤的印象很好,见着桑宝彤可以帮助女兵回家,也不由得浅笑着用手指摸了摸报纸上的小团子,打心底替对方高兴,可真是个聪明的宝宝。
祁老爷子看着陆湘仪的模样,不由得得意说道:“小陆,你看这个报道的三个孩子,正中的孩子就是认出枪茧那个孩子,是不是看起来很聪明?”
陆湘仪点头。
祁老爷子又对着在厨房里忙碌的张嫂说道:“张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