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第一次接触艺术学院的教学,都感觉无法适应。例如,老师的口头语太多,根本不管你听懂还是听不懂。
杜鑫因为教过五年小学美术,能体会教学的差别。他给邵辉二人解释,中小学包括高中的老师,在教课时是生怕学生听不懂,所以,尽可能的把课程分解成简单任务,使用学生能听得懂的语言。大学课程难度提高,老师们只能用他们认为最有效率的语言。
学习了一上午的专业课,虽然没有军训那么累,但为了保证下午的精力,四人都准备午睡一会儿。
姜哲闭着眼睛,很快进入睡眠。
他打算养精蓄锐,等到精力最好的时候,再来做选择。
午休时间,他睡得很沉。
听到室友们下地时弄出的声音,姜哲睁开眼睛。
几个室友动作很快,准备出门时,见到姜哲一反常态的慢悠悠的下地,就问道:“姜哲,不急着上课?”
姜哲说道:“不急,考虑一下怎么画,然后再去画室。”
“我们先走了。”
寝室安静下来。
姜哲给自己泡好一杯茶,坐在椅子上,开始考虑,应该选哪位大师,作为模拟学习的目标。
目前,他认为比较合适的选择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列宾美术学院的名家。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不必解释。之所以把列宾美术学院的名家也列入选择,是因为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有一些老师,曾经在那里留学。
如果自己在绘画中表现出相同的风格,也许更容易被接受。
姜哲一时难以决断,就慢慢的品茶。
茶水的苦涩与清香,似乎能让人的心平静下来。
等心静下来之后,才发现之前的考虑,有些急功近利或者迎合的意思。是自己被系统的要求影响,太在乎这一次的成功。
现在想来,三次模拟机会,每一次都很珍贵,必须安排最好的学习。
姜哲觉得,自己的目光应该放长远,即便这次不能让作品留校,有系统帮助,以后的发展会很好,不必在乎某一次的成败。
此外,只要自己选最好的目标进行学习。相信对于美的求索,还是会引起共鸣。
想到这里,他开始从这尊雕像出发,考虑问题。
近几十年来,国内画家描绘这尊石膏像的素描作品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
自己既然要画,那就要定一个目标,争取达到那些有影响的作品的高度。
想要达到高度的同时,还能画出新意,最好的选择就是向雕像的原作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