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问道:“好了吗?”
“好了。”姜哲收起工具,洗手给陈嫣准备茶点。
陈嫣坐到姜哲旁边。开学之后,两人能在一起玩儿的时间越来越少。
他们说着感兴趣的事,不知不觉越坐越近。
……
傍晚,正在酣睡的陈嫣被自己的手机铃声吵醒。爸妈喊她回家吃饭,她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画室。
姜哲送走陈嫣,休息一会儿,重新投入临摹作品的练习。
画累了,就用阅读资料的方式进行休息,等看资料和欣赏作品有了想法,再重新临摹。
从资料中他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对自己学习有帮助。
例如,米开朗基罗比达芬奇年龄小,两个人曾经有过一些交集,例如,1504年,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一起绘制佛罗伦萨维吉奥王宫的壁画。
但是,两位大师有过矛盾。
他俩之间的矛盾,开始于大卫雕像。
佛罗伦萨需要一件充满了自由与希望的雕像,米开朗基罗一战成名。
1504年,大卫雕像完工。佛罗伦萨召集极具影响力的几十位人物,探讨一个方案,应该把雕像摆在哪里。
这些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中,就有达芬奇。
他毫不遮掩自己的鄙视。认为这个雕像,不应该被放在显眼的位置,它没有那么高的艺术价值,放在领主广场的一个长廊的屋顶下面已然是对他的最大尊重。
据说,得知此消息的米开朗基罗,直接跑去与达芬奇大吵一架。
姜哲看到这些信息,越发钦佩这位艺术家。和达芬奇这样的天才共处一个时代,还能走出自己的路,影响后世的艺术,是多么难能可贵!
他重新观察已经临摹过几遍的范作。
米开朗基罗在这幅作品上,描绘男人背部结构的强力收缩,结构的生动效果,令人惊叹。
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画家应该是在找寻完美而准确的动势,人物的紧张扭转,带来结构的变化,复杂动态组合表现得真实而生动,只为研究创作的多种可能性。
按照文献记载,米开朗基罗明白自己与达芬奇的差距,也知道在造型的某些方面,可能永远也追不上达芬奇,所以,才走了另一条道路。
姜哲渐渐理解,那些律动的笔触,雄壮的造型。
他找出一幅达芬奇的素描图片,比较两者素描之间的差异,寻找其中最重要的表现语言。
在感受这些作品美感的过程中,他越发明若,自己的学习方向是对的。尽管这个过程会很慢。
他一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