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毫米波雷达这种他印象中很普遍的东西也没有。
高速开车用个自适应巡航,这样节省精力的驾驶在俞兴的认知里不是什么高端货,可是,实现这种功能的核心零件毫米波雷达现在竟然只应用在奔驰s级、宝马7系这类车里。
俞兴很确定这个东西后来必然是国产化了的。
那么……站在这个时间攒一攒资源,总能提前时间来把它催化出来吧?
一旦催化出来,这就算一个小利好吧?
俞兴直觉上认为没问题,理性的动作就是寻找靠谱的团队和技术,而随着他这边的询问与接触,本就不算大的圈子就有人靠了上来。
三月十五日,互联网舆论上正在谈及阿里与企鹅竞争的新一轮血雨腥风,俞兴则是见到了约自己聊毫米波雷达的张勇。
俞兴提前看过了张勇的资料,这位出身联发科,自04年离开之后就一直浸淫在汽车电子领域,单从信息来看是比较靠谱的。
张勇来之前已经知道俞总年轻,真见了面还是不得不感叹这位的年龄,转而又有些忧虑他对汽车行业兴趣的持续性。
俞兴聊了几句,听出来一点意思,不想多在这种问题上纠葛,直截了当的说道:“张总,我见你是想知道你有没有能力推动毫米波雷达的研发和应用?你别管我想干什么,你知道我有钱不就行了,别人的100块钱是100,我的100就不是100了吗?”
张勇没想到客套会那么快结束,有点愕然。
俞兴继续保持直接高效的沟通:“张总,你那边的团队现在是什么情况?一起创业的还有谁?技术层面的保障是什么?”
张勇不是刚进入社会的新兵蛋子,但确实第一次经历这种投资方的询问,而这又代表着拿到钱的可能性,难免就有些流汗。
他喝了两口茶,稳了稳心神,坦诚的答道:“俞总,现在就我一个人。”
俞兴不接话,等下文。
张勇果然有下文:“但如果有钱投资,我能短时间里就拉起研发的团队,我和朋友孙浩一直都认为这个领域是有国产化机会的,孙浩以前也在联发科,他是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技术能力很好。”
他强调道:“只要有资金能投,我们俩立即就能到位,然后在1-2个月里组建初步的研发团队。”
俞兴听到了“电子科技大学”这个明天行程的目的地,没有表示认同,而是问道:“张总,你们这个有点太萌芽了,你说你能快速拉出来人,那就是现在压根没有人啊,又得我投钱,市场调研也是空白吧?”
张勇舔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