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如何处理,也是重大问题。对此,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在各封国设国王,秦始皇把丞相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群臣都表示赞同,惟新任廷尉的李斯力排众议,独执己见,他说:“周文王和周武王曾分封许多同姓子弟,然而后代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人,诸侯之间也互相杀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赖陛下神威,海内一统,全部设置郡县,对诸子和功臣则用国家的赋税给予重大赏赐,很容易进行控制。使天下没有二心,就是安定的方针,分封侯王是不成的。”秦始皇认为李斯的意见正确。于是废分封、置郡县,把天下分为36郡,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的行政机构。
朝廷以皇帝为首,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是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中央行政机构的最高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国家大事一般由丞相总领百官进行集议和上奏。太尉是中央行政机构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掌管军事,但平时没有兵权,只有接到皇帝命令和符节时才能调动或指挥军队。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皇帝诏命常由御史大夫转交丞相颁布,御史大夫协助丞相治事,并有监察文武百官的职权。三公之下设有九卿,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负责掌管各方面的具体政务。奉常是礼教官,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是传达、警卫官,掌管皇帝的传达和安全警卫。卫尉是皇宫卫队长,掌管皇宫守卫。太仆是皇帝的仆从长官,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官,掌管刑法和审理重大案件。典客是外交官,掌管外交和国内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是维护皇室利益的官职,掌管皇室宗族事务。治粟内史是最高财政官,掌管全国租税收入和财政开支。少府是皇帝的私人财务官,掌管山海湖泊税账、宫廷手工业和皇室私财。
地方以郡、县为基本行政单位,下分乡、亭、里、什伍。郡设郡守,作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受朝廷管辖。郡守之下有郡尉辅佐郡守,并兼管郡中军务;又有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分为若干县,万户以上设县令,不满万户设县长,主管全县政务,受郡守管辖。县令、县长下有县尉管县中军务,有县丞助理令长并兼管司法。县内分为若干乡,乡有啬夫主管乡务,三老主管教化,游徼主管治安。交通要道往往设亭,负责邮传和追捕盗贼。里是民间居住区,有里正。居民的基层组织是什和伍。十家为什,有什长;五家为伍,有伍长。什伍互相监督,有罪连坐。
秦始皇设置的这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