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害死曹植,卞太后气愤地斥责他:“你已经杀了我的任城王,不许你再杀我的东阿王(当时曹植为东阿王)!”也许是太后的话起了点作用,也许因曹植不掌兵,是个文人,又表现温顺,后来总算没有被害。
曹氏诸王的封地和境况如此可怜,但曹丕犹害怕贻患于日后。临终前他又改封诸王为县王,诸王的封地由一郡缩小到一县,这种分封已完全是虚应其事了。曹丕分封诸王不是为了屏障中央,而是为了防止诸弟争权,这个目的确实达到了。曹魏政权始终没有出现过外藩强盛欺凌中央的局面。但也造成了皇室孤立无援的弊病,使日后司马懿父子能够较为容易地篡夺曹氏的大权。
三、争雄三国一代文豪
曹丕对于治国之术还是颇精通的,而且也知人善任。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提升辽东(今辽宁辽阳)郡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使这一鞭长莫及的地区保持稳定。又命张既为凉州刺史,去平息当地胡人的反抗。重新开通了与西域的联系,密切了与西域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了魏王朝的统治。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鼎立三方中已经有两家正式亮出了旗号,只剩孙吴一家了。刘备当了皇帝后,起兵几十万,沿长江东下攻打孙权,要为他死去的盟弟关羽报仇。在刘备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下,孙权派遣使者面见曹丕,向丕称臣,奏章恭敬卑微,并送于禁返国。文武百官一齐道贺,丕也沾沾自喜。这时,刘晔说:“应乘势出大军,渡江击吴,孙权灭亡了,则蜀国势单力孤,势难久存。这是天赐良机,不可错过。”曹丕却不以为然,说:“别人投降称臣,我们却乘机翻脸,恐怕会阻塞天下英雄归降之心,更何况其两败俱伤于我更为有利。”曹丕终于接受了孙权的降表,并派太常邢贞前往武昌(今湖北鄂城)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曹丕听说进攻孙权的蜀军,用树木做栅栏,连营700多里,于是说蜀军犯了兵家大忌,必败。果然,不久陆逊就在夷陵大败蜀军。曹丕要孙权把儿子送到洛阳,作为两家和好的保证。孙权虚与委蛇,一味推托。曹丕不禁大怒,于是想趁吴蜀刚刚大战完毕,吴军疲倦,起军伐吴。刘晔说:“现在讨伐时机已过去了。孙权刚刚获得胜利,上下一心,而且有江河湖川相阻,不可能仓促将他制服。”曹丕不听,仍遣大军南征。
曹丕大军于十月抵达广陵。江岸上,魏国军队10余万,绵延数百里,旌旗招展十分壮观。然而东吴戒备森严,无隙可乘。加上这时刘备已死。诸葛亮怕东吴为魏所败,以后独木难支,因此派邓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