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城,崔慧景不觉喜形于色。大军行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以外数十里处停下,崔慧景召集诸军主,对他们说:“吾荷三帝厚恩,又担当顾托之重任,今幼主昏狂,朝廷坏乱,危而不扶,责在今日。吾欲与诸君共建大功以安社稷,诸君意下如何?”众皆齐声响应。于是,回军广陵,司马崔恭祖开城门迎接,随后又挥师准备渡江直指建康。
崔慧景既举兵,马上派人奉迎江夏王萧宝玄为主。因为萧宝玄娶徐孝嗣之女为王妃,二人感情融洽。萧宝卷诛徐孝嗣后,诏令萧宝玄离婚,萧宝玄虽表面服从,心中却忿忿不平,所以崔慧景认定他必会赞成举事,故奉他为主。萧宝玄立斩来使,又发动将吏守城,以此迷惑萧宝卷。萧宝卷闻讯大喜,忙派人前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助守。崔慧景将要渡江,萧宝玄秘密派人前去联系,杀司马、典签与朝廷使者,开门迎崔慧景入城,把萧宝卷打了个措手不及。
崔慧景指挥大军顺利过江,萧宝玄乘八人抬的平肩舆,手拿绛麾,随军赶往建康。萧宝卷急忙调兵遣将迎战,但诸将都不是崔慧景的对手,全被杀得溃不成军,只好紧闭宫门,不敢出战。崔慧景引军将台城紧紧包围住,又称宣德太后令,废萧宝卷为吴王。
正当台城岌岌可危时,外面发生了一件事,使得局势暂时得以缓和。原来,陈显达举兵反时,萧宝卷又效法其父,召诸王入宫。巴陵王萧昭胄和弟弟永新侯萧昭颖一想起永泰年间的恐怖情况,就忍不住颤抖起来,兄弟二人化装成和尚,藏匿于民间。崔慧景引兵包围台城,二人恢复本来面目,前来投奔。崔慧景本来奉萧宝玄为主,见到萧昭胄,又想奉其为主。因为萧昭胄是萧子良之子,是武帝萧赜的孙子,而萧宝玄是明帝萧鸾之子,拥立武帝之孙好像更加名正言顺。但到底拥立谁,崔慧景又一时难下决心。这时的崔慧景已开始骄傲起来,认为台城旦夕可拔,就不大急着攻城,而是整日和处士何点一起谈论义理、佛教。他那里高谈阔论,兴致勃勃,不管军事,手下将领开始不满,军心有所涣散。
萧宝卷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急召豫州刺史萧懿赴援建康。密使赶到时,萧懿正在吃饭,一接诏令,立刻投箸而起,率数千人渡江赶赴建康。夜里,台城军队见外面燃起一片火把,知道援军已到,大受鼓舞。萧懿一仗击败崔慧景之子崔觉,又乘胜进军,崔恭祖投降。崔慧景兵败如山倒,只好弃众而逃,后被渔人斩首。
萧宝玄兵败后逃亡数日才降,萧宝卷把这个同母弟召入后堂,几天后。令人将其杀死。
崔慧景包围台城达12天之久,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