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知。善于察言观色、为人笑里藏刀的中书舍人李义府,因与长孙无忌作对,正式奏请高宗废掉皇后王氏,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个奏本深得高宗之心,同时,许敬宗、袁公瑜、崔义玄等人也都成为高宗废立皇后的支持者。在朝廷内部,围绕皇后废立,明确分为两大阵营。
在争取到一批人的支持之后,高宗召开大臣会议,专门讨论皇后废立问题。李世责力不愿卷入这场纷争,称病没有参加。高宗废立的理由基本是成立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王皇后既然不会生育,不能为皇家传宗接代,理应被废;武则天已生了儿子,立为皇后亦无可非议。但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洛等元老重臣曾受太宗临终嘱托“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对于高宗想废掉太宗为他娶的妻子表示激烈反对。
高宗能做皇帝,是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积极努力的结果,高宗初做皇帝,在各方面也多依靠他们。他们自恃有功,希望高宗能听命于他们,但高宗这时已近而立之年,不想再完全被他们左右。废立皇后成为反映控制与反控制这一矛盾的焦点。高宗要摆脱被元老派大臣所左右的处境,只能继续坚持自己的做法。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冬,高宗正式宣布废掉王皇后和萧淑妃,罪名是她们要用毒药害人;同时宣布立武则天为皇后。经过皇后废立事件,贞观时代留下来的元老派大臣除李世责力外,大部分被罢免或疏远。由支持武则天做皇后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组成新的统治中心。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冬,高宗开始生病,头痛眩晕,两眼模糊,难以主持日常政务,故上朝时往往委托武则天代为处理。武则天生性聪慧,又有很好的文史修养,对朝政的处理往往使高宗感到满意。
在做皇后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武则天对李治百依百顺。当皇后地位巩固、并拉拢一批心腹之后,特别经过直接处理政务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武则天便开始控制高宗,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她的监视。王氏和萧氏废后被关在别院处境悲惨,高宗偶然得知后,萌发同情之心,马上被武则天得知,遂令人将二人残杀。高宗对自己的处境也渐不满。麟德元年(公元664年),高宗与上官仪商议,准备废掉武则天的皇后地位,并立即由上官仪草拟了诏书。但这次密谋武则天很快得知,找高宗质问,高宗把责任推给上官仪,结果上官仪与儿子被杀。高宗对武则天的反叛宣告失败。从此,高宗每次上朝,都由武则天垂帘听政,朝野内外都恭称“二圣”。实权已转移到武则天手中。
高宗是一个平庸的皇帝。在他完全信任长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